什么是过敏性湿疹
过敏性湿疹是常见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形性皮疹等特点。发病机制与免疫、遗传、环境有关,如尘螨等可诱发。临床表现分急性期(红斑、丘疹等伴渗出)、亚急性期(红肿渗出减轻)、慢性期(皮肤粗糙苔藓样变)。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皮肤薄嫩、免疫不完善,防搔抓,选合适衣物,谨慎添加辅食;老年人皮肤功能衰退、干燥,注意保湿,控慢性疾病;孕妇激素变化致皮肤敏感,谨慎用药;过敏体质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做好防护并锻炼增强体质。
一、什么是过敏性湿疹
过敏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1.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免疫、遗传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从免疫角度看,是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在遗传方面,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个体患过敏性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的刺激,以及皮肤干燥、摩擦、化学物质接触等,都可能诱发疾病。例如,尘螨是常见过敏原,其排泄物、尸体碎片等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炎症。
2.临床表现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可伴有渗出、糜烂,瘙痒明显。如在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后,皮肤迅速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其上密集分布米粒大小丘疹、水疱,搔抓后水疱破裂出现渗出。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但仍有瘙痒。
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程度不一。比如长期搔抓、摩擦的部位,皮肤逐渐增厚、纹理加深,呈苔藓样改变。
3.诊断方法: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生活环境及发病过程等。临床表现典型者较易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可借助皮肤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定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也是常用的检测过敏原方法。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过敏性湿疹。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搔抓皮肤,防止感染。给孩子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在添加辅食时,逐一添加,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反应,若对某种食物过敏,应暂停食用。比如鸡蛋是常见易过敏食物,首次添加时量要少,观察23天无异常再逐渐增加。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功能衰退,皮肤干燥,更易诱发过敏性湿疹。应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护肤品。洗澡频率不宜过高,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若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慢性疾病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增加湿疹发病风险。
3.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皮肤敏感性增加,易患过敏性湿疹。治疗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尽量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若病情严重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比如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相对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瘙痒。
4.过敏体质人群:此类人群要更加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滋生。外出时,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做好防护措施,如春季花粉多,可佩戴口罩、眼镜等,减少过敏原接触机会。同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过敏性湿疹发作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