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耻骨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适用于移位不明显、稳定性好的骨折,需定期翻身防压疮;骨盆兜带牵引用于稳定但疼痛明显或轻度移位骨折,要防皮肤损伤;药物治疗含止痛和促进骨折愈合药物,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移位明显、影响骨盆稳定或伴脏器损伤的骨折,术后注意伤口护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适用于开放性或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要保持针道清洁。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治疗防影响骨骼发育,孕妇治疗谨慎选方案并评估对胎儿影响,老年人注重抗骨质疏松及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耻骨骨折。患者需严格卧床,以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卧床期间要注意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或身体瘦弱、皮肤条件差的患者更需注意。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2.骨盆兜带牵引:利用骨盆兜带对骨盆进行牵引,可起到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的作用。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及病情调整,常用于稳定性骨折但疼痛较明显或骨折有轻度移位需进一步复位稳定的情况。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兜带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尤其是皮肤敏感的患者更要注意,可在兜带与皮肤接触处适当垫软布等加以保护。
3.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如儿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等,可帮助补充钙质,促进骨折愈合。对于患有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等疾病的患者,使用钙剂需谨慎,避免加重病情。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骨盆稳定性或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的耻骨骨折。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做好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伤口愈合相对困难且易感染,要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并密切观察伤口情况。
2.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于一些开放性耻骨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不适宜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选择。通过在骨折部位周围的骨骼上打入钢针,连接外固定支架,起到固定骨折的作用。外固定支架可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但护理时要注意保持针道清洁,防止针道感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动也相对受限,需做好生活护理。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耻骨骨折治疗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骨骼塑形能力也强,轻微移位可能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然而,治疗过程中仍要避免过度牵引或固定不当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在选择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2.孕妇:孕妇发生耻骨骨折,治疗需谨慎选择。非手术治疗时,卧床休息要注意体位,避免压迫腹部影响胎儿。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需用药,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治疗则要权衡手术风险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只有在骨折严重威胁孕妇生命安全或骨盆稳定性严重破坏时才考虑手术,且手术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胎儿。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耻骨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治疗骨折外,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增加钙剂及维生素D等摄入。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痰等活动,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感觉减退,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