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骺炎是怎么引起的
骨骺炎病因多样,包括过度使用与劳损、创伤、生长发育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过度体育活动使骨骺承受反复应力刺激,外伤可直接损伤骨骺,生长发育时骨骺血液供应不足且易受牵拉,营养缺乏影响骨骼发育,内分泌激素异常干扰骨骺代谢,遗传因素增加个体易感性。特殊人群需注意,青少年应合理安排运动、定期体检;儿童要加强监管、保证营养均衡;有相关病史人群要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病史。
一、骨骺炎的病因
1.过度使用与劳损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活跃,若进行过度的体育活动或重复性的肢体运动,如长期频繁的跑跳、球类运动、舞蹈训练等,会使骨骺部位承受反复的应力刺激。以胫骨结节骨骺炎为例,在剧烈运动时,股四头肌通过髌韧带对胫骨结节骨骺产生较大的牵拉力,长期积累易导致局部损伤,引发炎症。据相关研究,经常参与高强度体育训练的青少年,骨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创伤
急性的暴力撞击或摔倒等外伤,可直接损伤骨骺。比如儿童在玩耍时意外摔倒,肢体着地,外力作用于骨骺部位,可能造成骨骺的微小骨折或骨膜撕裂,破坏骨骺的正常结构与血运,从而诱发炎症。另外,反复的轻微创伤也会逐渐累积,增加发病风险,如运动员在训练中经常受到的一些看似不严重的碰撞,长期下来也可能引发骨骺炎。
3.生长发育因素
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骨骺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且骨骺板是骨骼生长的薄弱部位。在生长高峰期,骨骺对营养和力学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例如,身体快速长高时,骨骼的纵向生长速度加快,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发育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易使骨骺受到异常牵拉,增加骨骺炎发生几率。而且,不同个体生长发育速度存在差异,生长过快的青少年可能面临更高风险。
4.营养因素
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若青少年饮食不均衡,缺乏这些关键营养素,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代谢。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吸收障碍,使骨骼矿化异常,增加骨骺炎的发病风险。相关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儿童的骨骼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5.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对骨骼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异常,会干扰骨骺的正常生长和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骨骼的生长速度和成熟过程,使骨骺的结构和功能易出现异常,进而引发骨骺炎。不过,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骨骺炎相对少见。
6.遗传因素
部分骨骺炎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对骨骺炎的易感性增加。例如,一些遗传性骨骼发育异常疾病,患者的骨骺本身结构可能存在缺陷,在同样的外界因素作用下,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骨骺炎。但遗传因素引发的骨骺炎仅占少数,且具体的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应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单一动作的重复。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以减少对骨骺的损伤。定期进行体检,监测骨骼发育情况,若发现肢体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儿童
儿童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其日常活动的监管,防止意外摔倒和碰撞。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等,促进骨骼健康发育。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疼痛、跛行等情况,要警惕骨骺炎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3.有相关病史人群
对于曾患过骨骼疾病或有家族骨骼疾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骨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此类人群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骨骼检查也十分重要。如果有内分泌疾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以降低对骨骺的不良影响。一旦出现骨骺部位的不适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