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需要康复训练吗
掌骨骨折通常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骨折愈合及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其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手部功能协调性。康复训练分早期(骨折后12周,进行手指和腕关节活动)、中期(26周,增加手指力量及掌指关节活动训练)、后期(6周以后,开展手部精细动作和抗阻训练)。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康复训练强度要降低、进度循序渐进且注意身体反应;儿童训练注重趣味性,强度和频率依年龄及身体状况调整;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训练前评估心脏功能,依指导确定强度。
一、掌骨骨折通常需要康复训练
掌骨骨折后进行康复训练十分必要,它对骨折愈合及手部功能恢复起着关键作用。从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看,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手部功能预后。
二、康复训练的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康复训练可加快手部血液循环,为骨折部位带来更多营养物质,如氧气、蛋白质等,加速骨折愈合。有研究表明,合理康复训练能使骨折处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提升30%50%,促进骨折端的骨痂生长,缩短愈合时间。
2.防止肌肉萎缩:骨折后手部活动减少,易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康复训练通过肌肉收缩舒张,维持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例如,早期进行握拳等简单训练,可保持手部肌肉的张力,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
3.改善关节活动度:掌骨骨折可能影响周围关节,康复训练可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僵硬。研究显示,坚持康复训练的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未训练者可提高20%40%,减少了因关节活动受限对手部功能的影响。
4.提高手部功能协调性:通过针对性训练,如抓握不同大小、形状物体等,能帮助恢复手部精细动作,提高手部功能协调性,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需求。
三、康复训练的阶段及内容
1.早期(骨折后12周)
手指活动:此阶段骨折部位相对不稳定,以手指主动屈伸活动为主,如缓慢握拳、伸指,每个动作保持35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目的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防止手指关节僵硬。
腕关节活动:在不影响掌骨骨折部位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中期(骨折后26周)
增加手指力量训练:在手指活动基础上,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从较轻力度开始,逐渐增加,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手指对指、对掌训练,提高手指灵活性。
掌指关节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掌指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3.后期(骨折后6周以后)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可进行捡豆子、系纽扣、写字等活动,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如手指伸展抗阻、握拳抗阻等,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慢,康复训练强度应适当降低,进度要循序渐进。例如,早期手指活动每组次数可减少至810次,训练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因为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较差,过度训练可能导致新的损伤。
注意观察老年人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如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由于老年人可能伴有心血管等基础疾病,康复训练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负担。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2.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塑形能力强,但康复训练要更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比如,可将捡豆子训练变成游戏形式,让儿童在玩乐中完成训练。
训练强度和频率要根据儿童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组次数适当减少。因为儿童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成熟,过度训练可能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3.患有基础疾病者
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运动可能影响血糖水平,训练前后需适当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防止血糖波动过大。
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康复训练前需评估心脏功能。训练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血管意外。例如,可选择较为温和的康复训练方式,如缓慢的手指活动和腕关节活动开始,根据身体适应情况逐渐增加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