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尿潴留是什么意思
产妇尿潴留指产后68小时内产妇不能自行排尿或膀胱内残余尿量超100ml,是产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包括生理上胎儿压迫致膀胱黏膜充血、盆底结构改变,心理上产妇恐惧,药物上麻醉药影响。症状有膀胱胀满、排尿困难、疼痛。诊断靠症状判断及残余尿量测定。治疗有诱导排尿、针灸推拿、药物治疗和导尿术。预防需产前教育、产后及时排尿、避免憋尿、适当活动。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及有泌尿系统疾病史产妇要格外关注排尿,做好预防与治疗。
一、产妇尿潴留的定义
产妇尿潴留是指产后68小时内产妇不能自行排尿,或膀胱内残余尿量超过100ml。产后尿潴留是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身上,会给产妇带来不适,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风险,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二、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对膀胱、尿道产生长时间压迫,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敏感性降低,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排尿。例如,产程较长时,这种压迫时间增加,尿潴留发生风险更高。另外,阴道分娩时可能造成盆底肌肉、韧带过度伸展甚至撕裂,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松弛,膀胱与尿道位置改变,影响排尿的协调性,进而引发尿潴留。
2.心理因素
产妇产后可能因担心伤口疼痛、害怕排尿引起不适,或对医院陌生环境不适应等心理因素,产生排尿恐惧,抑制排尿反射,最终导致尿潴留。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心理负担较重,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3.药物因素
分娩过程中使用的某些药物,如麻醉药,可能会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导致排尿困难。例如,椎管内麻醉会阻断支配膀胱的神经传导,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引起尿潴留。
三、产妇尿潴留的症状
1.膀胱胀满
产妇自觉下腹部胀满不适,触摸下腹部可感觉到充盈的膀胱,形似球状。
2.排尿困难
产妇有尿意,但无法自行顺利排尿,即使努力也只能排出少量尿液或完全无法排出。
3.疼痛
膀胱过度充盈可导致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产妇疼痛较为明显,可能会影响其休息与情绪。
四、产妇尿潴留的诊断
1.症状判断
医生主要依据产妇产后不能自行排尿,且伴有下腹部膀胱区胀满等典型症状,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尿潴留。
2.残余尿量测定
通过超声检查或导尿等方法测量膀胱内残余尿量,若残余尿量超过100ml,即可确诊为尿潴留。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常用方法,可直观地观察膀胱内尿液情况。
五、产妇尿潴留的治疗
1.诱导排尿
对于轻度尿潴留产妇,可先尝试诱导排尿方法。如让产妇听流水声,通过条件反射引起排尿反射;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促进排尿;也可在下腹部热敷,放松膀胱肌肉,利于尿液排出。
2.针灸推拿
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或按摩下腹部膀胱区,通过刺激穴位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帮助排尿。针灸推拿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3.药物治疗
若诱导排尿和针灸推拿效果不佳,可使用药物治疗。如新斯的明,它能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排尿。但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导尿术
对于上述方法均无效的产妇,需进行导尿术。通过插入导尿管将膀胱内尿液引流出来,以缓解膀胱压力。导尿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一般导尿后保留导尿管12天,待膀胱功能恢复后再拔除。
六、产妇尿潴留的预防
1.产前教育
在孕期开展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尿潴留,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应对信心。特别是初产妇,更应加强产前教育。
2.产后及时排尿
鼓励产妇产后46小时内尽早自行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即使没有明显尿意,也可尝试去厕所,培养排尿习惯。
3.避免长时间憋尿
产后若有尿意应及时排尿,不要因各种原因憋尿,减少尿潴留发生风险。
4.适当活动
产后产妇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活动,如在床边坐起、慢走等,促进身体恢复,包括膀胱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正常排尿。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产后发生尿潴留的风险可能更高。产后应更加密切关注排尿情况,按照医生建议及时尝试排尿。若出现排尿困难,不要过度紧张,及时告知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因为高龄产妇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尿潴留若不及时处理,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2.合并盆底功能障碍产妇
本身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分娩后尿潴留发生几率增加。产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早地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肌肉恢复,改善膀胱功能,预防尿潴留。同时,要注意训练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3.有泌尿系统疾病史产妇
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史的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后更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产后除了积极预防尿潴留外,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护理。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增加水分摄入,以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