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什么项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自身抗体检查、补体检查、其他检查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检查中血液检查含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原因异常)、血沉(常增快反映炎症)、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尿液检查含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等异常提示肾脏受累)及肾功能(指标升高提示受损);自身抗体检查有抗核抗体(阳性率高,滴度有提示意义)、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高与疾病活动及肾脏病变相关)、抗Sm抗体(标志性抗体,特异性高敏感性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抗磷脂抗体(与血栓、流产相关);补体检查可见活动期C3、C4降低;其他检查含影像学(肾脏超声、胸部X线或CT查相应部位病变)和病理(肾活检、皮肤活检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症状不典型、检查需特殊操作,老年人基础病影响结果判断且耐受性差,孕妇除查自身病情还需监测胎儿,且都要关注其心理和身体状况。
一、一般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低于4.0×10?/L,这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白细胞有关;红细胞减少引发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原因包括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以及肾脏病变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L,可能因自身抗体攻击血小板。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常出现增快,大于20mm/h,反映体内炎症状态,疾病活动时炎症介质增多会使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一般轻度升高,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通常为8mg/L),也是炎症指标,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升高幅度不如其他感染性疾病显著。
2.尿液检查
尿常规:查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若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脏受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5g则更具临床意义;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漏出。
肾功能: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血肌酐男性正常范围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范围2.97.2mmol/L,若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能力下降。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指标,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若滴度大于1:80,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2.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较高,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尤其是与肾脏病变关系密切。阳性患者肾脏受累风险增加,疾病活动时抗体滴度往往升高。
3.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较低,约25%30%。一旦阳性,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意义。
4.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关系密切,阳性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抑郁、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
5.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糖蛋白Ⅰ抗体等,阳性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等相关。
三、补体检查
1.C3、C4: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常出现C3、C4水平降低,C3正常参考值0.91.8g/L,C4正常参考值0.10.4g/L。补体降低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补体消耗增加。
四、其他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等,判断有无肾脏结构改变,如肾脏增大可能提示急性炎症,肾脏缩小可能与慢性病变有关。
胸部X线或CT:排查肺部病变,如胸膜炎、肺间质病变等。胸膜炎时可能出现胸腔积液,X线表现为肋膈角变钝,CT可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
2.病理检查
肾活检:对于有肾脏受累表现的患者,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病变类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所差异。
皮肤活检:对怀疑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观察皮肤组织病理特征,如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可能不典型,检查时需更细致全面。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检查可能需要特殊操作或评估方式。如采血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影响检查结果。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疾病活动度可能更难判断,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如有无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等,及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结果的判断。例如,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与狼疮性肾炎表现有重叠,需仔细鉴别。同时,老年人对检查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如肾活检等有创检查需充分评估风险和获益。检查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3.孕妇:孕期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时除关注自身病情,还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一些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流产等。检查项目可能需更频繁,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孕妇在接受检查时可能存在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解释,缓解其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