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与张力性尿失禁有什么区别
压力性尿失禁与张力性尿失禁本质相同,只是叫法不同。二者发病机制主要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等有关,女性因妊娠、分娩等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表现均为腹压增高时不自主漏尿,依程度分轻中重。诊断都需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特殊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治疗上,轻度优先非手术如盆底肌训练等,中重度可手术。特殊人群方面,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和绝经后女性易发病,产后应尽早康复训练,绝经后注意雌激素使用;老年人因合并疾病需综合评估治疗,家属要关注皮肤护理;肥胖人群应减重并选择合适运动方式。
一、定义区别
1.压力性尿失禁: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现象。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有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女性因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松弛,尿道闭合压降低,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张力性尿失禁:本质上与压力性尿失禁是同一概念,只是不同的叫法。在医学术语中,压力性尿失禁更为常用,而张力性尿失禁相对较少提及,但二者所描述的症状、病理机制等并无差异。
二、临床表现区别
1.压力性尿失禁:典型症状为在腹压增加,如大笑、咳嗽、跑步、跳跃等活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少量漏尿,重者可能在日常活动如行走、站立时就有尿液流出,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根据尿失禁程度,可分为轻度(仅在剧烈运动、咳嗽等时漏尿)、中度(日常活动如快走、上下楼梯时漏尿)、重度(站立位即有尿液不自主流出)。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重度患者可能因频繁漏尿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影响社交活动。
2.张力性尿失禁:由于与压力性尿失禁是同一病症的不同称呼,其临床表现与压力性尿失禁完全一致,也是在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
三、诊断区别
1.压力性尿失禁:医生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漏尿情况与腹压增加的关系、漏尿频率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评估盆底肌肉力量、尿道活动度等。还会采用一些特殊检查,如尿垫试验,通过在一定时间内测量患者使用尿垫的重量增加来判断尿失禁程度;膀胱尿道造影可观察膀胱颈和尿道在腹压增加时的形态变化,辅助诊断。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尿道压力等,以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诊断侧重点有所不同,如老年患者需同时关注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诊断的影响,年轻女性则需重点询问生育史等相关情况。
2.张力性尿失禁:诊断方法与压力性尿失禁完全相同,由于二者概念一致,在诊断过程中不会因为名称不同而有差异。同样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特殊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四、治疗区别
1.压力性尿失禁:对于轻度患者,优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如盆底肌训练,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增强盆底支持组织力量,改善尿道闭合功能。研究显示,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使部分轻度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也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监测盆底肌肉活动,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训练。对于中重度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耻骨后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能有效恢复尿道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提高尿道闭合压,达到治疗目的。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的患者适用性不同,如年轻未生育女性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避免手术对生育造成潜在影响;而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张力性尿失禁:因为与压力性尿失禁是同一病症,其治疗方法也完全一样。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同样采取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和手术治疗(耻骨后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等)。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女性:尤其是经产妇,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压力性(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较高。建议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一般产后42天即可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长期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因为这些会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负担,使尿失禁症状加重。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也易发生尿失禁。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改善盆底组织营养状态,但需注意雌激素使用的禁忌证和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在治疗压力性(张力性)尿失禁时,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若选择手术治疗,要充分考虑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因行动不便,在发生尿失禁后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皮肤问题,如尿布皮炎等。家属应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及时更换尿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肥胖人群:肥胖是压力性(张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腹压相对较高,对盆底组织的压力更大。建议肥胖人群积极减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尿失禁症状。但在运动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防止因腹压突然增加导致漏尿加重。可选择如瑜伽、游泳等相对温和且能锻炼盆底肌肉的运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