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男婴多见,主要表现为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肿块等,少数病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为幽门环肌切开术,预后良好。
1.呕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最初仅为回奶,接着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少数病例呕吐物可含咖啡色或绿色物质,提示有出血。
2.胃蠕动波:在患儿上腹可见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向右推进,至幽门部消失。
3.右上腹肿块:于幽门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光滑,质硬,可移动,有压痛。
4.其他:患儿食欲旺盛,体重增长良好,除呕吐外一般情况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幽门狭窄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少数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对于疑似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上消化道造影:可了解幽门狭窄的程度和长度。
2.B型超声检查:可测量幽门肌厚度,有助于诊断。
对于确诊的先天性幽门狭窄患儿,治疗方法主要为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一般在生后2~10周进行,以4~6周为最佳。术前应纠正患儿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术后需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此外,先天性幽门狭窄的预后良好,术后多数患儿能恢复正常饮食。家长在术后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