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什么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HCMV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常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肺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小头畸形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抽搐、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方面,孕妇需进行HCMV筛查,阳性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需密切监测。
一、概述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对新生儿危害较大。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临床表现
1.大多数新生儿感染为无症状性,出生时即有包涵体,其中约1/3随后可出现症状。
2.症状多发生在生后2周后,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肺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小头畸形等。
3.可伴有抽搐、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诊断
1.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
2.其中,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
四、治疗
1.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对于有症状的患儿,应给予保肝、退黄、抗病毒等治疗。
3.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给予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治疗。
五、预防
1.对孕妇进行HCMV筛查,阳性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2.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患儿,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六、注意事项
1.对于低体重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
2.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3.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