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如何分期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血痰和胸痛等,X线胸片显示肺段或肺叶的急性炎症实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诱因。大叶性肺炎的分期主要有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不同分期的症状和体征不同。
大叶性肺炎的分期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充血水肿期:发病后1~2天,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中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咳嗽等症状,但咳少量黏痰,听诊可闻及肺部浊音,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啰音。
2.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为发病后的3~4天,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肉眼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坚实,切面颗粒状,类似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咳嗽、咳血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3.灰色肝样变期:一般在发病后的5~6天,镜下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开始溶解,纤维素网被巨噬细胞所吞噬,逐渐由红色转变为灰色。肉眼观,病变肺叶肿胀减轻,质实如肝,切面干燥,颗粒状外观略似肝脏。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体温逐渐下降,咳脓性痰。
4.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病原菌被巨噬细胞吞噬、溶解、清除,肺泡内、肺间质及胸膜的炎症病变逐渐吸收、消散,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逐渐减轻,肺部啰音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大叶性肺炎的分期是基于病理变化的描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分期不完全一致。此外,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其病程和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大叶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