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睾丸
隐睾丸是指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病因包括睾丸引带异常、精索太短、腹股沟管狭窄和内分泌因素等,主要症状为阴囊内无睾丸、睾丸发育不良、腹股沟区肿块等,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身体检查、超声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与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有关。
1.病因
睾丸引带异常:睾丸引带是将睾丸从腰部引向阴囊的结构,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睾丸无法下降。
精索太短:精索是将睾丸连接到阴囊的索状结构,如果太短,也会影响睾丸的下降。
腹股沟管狭窄:腹股沟管是睾丸通过的通道,如果狭窄,可能阻碍睾丸的下降。
内分泌因素:某些激素的缺乏或失衡可能影响睾丸的下降。
2.症状
阴囊内无睾丸:这是隐睾丸最明显的症状。
睾丸发育不良:患侧睾丸可能较小且质地较硬。
腹股沟区肿块:有时在腹股沟区可以摸到一个肿块,可能是未下降的睾丸。
易发生睾丸扭转:隐睾丸的位置较高,活动度较差,容易发生睾丸扭转。
3.诊断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触摸阴囊内是否有睾丸。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睾丸的位置和发育情况。
对于怀疑有隐睾丸的儿童,还可能进行腹腔镜检查。
4.治疗
激素治疗:对于一岁以下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先尝试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激素治疗无效,或患儿年龄超过一岁,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将睾丸下降至阴囊内。
5.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隐睾丸患儿需要定期进行阴囊超声检查,以监测睾丸的发育情况。
避免过早进行性行为:因为隐睾丸可能影响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生成,过早进行性行为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警惕睾丸扭转:隐睾丸的患儿发生睾丸扭转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观察阴囊的变化,如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预后
大多数隐睾丸患儿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睾丸功能和生育能力。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睾丸功能受损或不育。
总之,隐睾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发现孩子阴囊内无睾丸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