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阴囊疝气怎么办
新生儿阴囊疝气通常指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因胚胎发育中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腔内容物突出形成。症状有可复性肿物及局部坠胀感,嵌顿时会剧痛、呕吐等。诊断靠体格检查与超声。6个月内可保守观察,减少腹压增加因素并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未自愈或出现嵌顿疝需手术,常用腹腔镜或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护理要注意日常清洁、减少腹压增加因素并观察病情。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家长应配合医生,保守观察需定期复诊,手术要做好前后护理。
一、什么是新生儿阴囊疝气
新生儿阴囊疝气,通常指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腔内容物通过未闭的鞘状突突出至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形成的。
二、症状表现
1.可复性肿物:在新生儿哭闹、用力、咳嗽等腹压增加时,腹股沟区或阴囊内会出现肿物,安静或平卧休息时肿物可回纳消失。肿物大小不一,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可降入阴囊内使阴囊明显增大。
2.局部坠胀感:部分新生儿虽不会表达,但可能会因局部不适而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若肿物嵌顿,即无法回纳,会出现疼痛加剧,新生儿会剧烈哭闹,还可能伴有呕吐、腹胀等肠梗阻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阴囊或腹股沟区有无肿物,了解肿物大小、质地、能否回纳等情况。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可让新生儿哭闹或增加腹压,使肿物更易突出,便于判断。
2.超声检查:超声可清晰显示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判断鞘状突是否未闭,以及肿物的内容物,如肠管、网膜等,是诊断新生儿阴囊疝气常用且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四、治疗方式
1.保守观察:对于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因部分患儿随生长发育,腹膜鞘状突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可先采取保守观察。家长需密切观察肿物情况,尽量减少新生儿哭闹、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若肿物能顺利回纳,可继续观察。但保守观察过程中,一旦出现肿物嵌顿,应立即就医。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一般6个月以上的新生儿,若疝气仍未自愈,建议手术治疗。若出现嵌顿疝,即肿物无法回纳,伴有疼痛、呕吐等症状,需紧急手术,以免肠管等组织因长时间嵌顿导致缺血坏死。
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探查对侧鞘状突情况等优点;还有传统的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医生可直接观察疝囊情况进行结扎。
五、护理注意事项
1.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尤其是腹股沟及阴囊部位,防止因肿物摩擦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肿物的压迫。
2.减少腹压增加因素:尽量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哭闹,及时安抚;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咳嗽;保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可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增加水分摄入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
3.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肿物大小、能否回纳等情况。若肿物突然增大、变硬,新生儿哭闹不止,伴有呕吐等,提示可能发生嵌顿,应立即就医。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新生儿是特殊人群,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弱。在发现阴囊疝气后,家长可能会焦虑,但应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无论是保守观察还是手术治疗,都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保守观察期间不能掉以轻心,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复诊,了解疝气变化情况。手术治疗时,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如术前按要求禁食禁水,术后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确保新生儿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