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危象应该怎么处理
甲状腺危象的处理包括多方面:一般治疗上,将患者置于适宜环境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等易消化食物及充足水分,避免高碘食物,对症处理高热与躁动;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抑制合成,碘剂抑制释放;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和糖皮质激素;清除血液中过多甲状腺激素,可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方法;针对特殊人群,儿童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评估整体状况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并监测母婴情况,有其他病史者依病情调整药物。
一、一般治疗
1.环境与休息: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温度适宜(一般1822℃)且通风良好的病房,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以利于患者充分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补充机体因代谢亢进所丢失的水分和能量,纠正负氮平衡。但需注意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防加重病情。
3.对症处理:对于高热患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如使用冰袋置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或用温水擦浴等,但应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因其可竞争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使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加重病情。对于躁动不安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
1.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它能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服用抗甲状腺药物12小时后,加用碘剂,如复方碘化钾溶液,碘剂可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球蛋白的分解,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三、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选用普萘洛尔等,它能阻断β受体,减轻周围组织对儿茶酚胺的反应,缓解甲状腺危象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多汗、震颤等。
2.糖皮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等,可抑制外周组织T4向T3的转化,同时还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
四、清除血液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1.腹膜透析:通过腹膜作为半透膜,将体内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等代谢产物清除出体外。
2.血液透析:利用透析器模拟肾脏功能,清除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血浆置换: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含有甲状腺激素的血浆并弃去,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等置换液,从而迅速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更加谨慎。在处理甲状腺危象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心率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甲状腺危象可能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普萘洛尔时,需警惕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合并有心脏传导阻滞的老年患者。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应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孕妇:甲状腺危象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严重危害。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需谨慎,既要考虑控制病情,又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丙硫氧嘧啶可通过胎盘,但相对其他抗甲状腺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较小,可作为首选。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加强孕期护理,保障母婴安全。
4.有其他病史者:对于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例如,某些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减少剂量。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避免诱发或加重精神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