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该怎么办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疗及注意事项如下:诊断上,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如年龄、月经生育史等)、全面体格检查(含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超声、血液检查等)来明确病因。治疗分药物和手术,药物治疗依患者年龄段及功血类型不同,如青春期及生育期有排卵功血采用止血、调整周期药物,青春期无排卵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原则,围绝经期无排卵功血常用刮宫术或孕激素内膜萎缩法等;手术有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依情况选用。生活方式上,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保证充足休息,做好心理调节。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家长要关注并做好解释安抚,避免孩子自服激素药;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治疗兼顾哺乳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警惕子宫内膜癌,定期检查,综合管理慢性病。
一、明确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年龄、月经史、生育史、生活方式、是否使用激素类药物、有无慢性疾病或精神压力等因素,来初步判断功血的可能病因。例如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易出现无排卵性功血;而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也常发生无排卵性功血。之后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了解子宫、附件等情况;同时,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和附件形态,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性激素六项等,有助于判断出血原因及患者身体状态。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青春期及生育期有排卵功血:常采用止血、调整周期的药物。止血药物可选用宫缩剂如缩宫素,还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调整周期常用短效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调整子宫内膜生长和脱落来规范月经周期。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等可用于恢复排卵功能。
青春期无排卵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治疗原则。止血多采用性激素,如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创面止血;孕激素可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达到止血目的。调整周期同样可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围绝经期无排卵功血:止血以刮宫术最常用且有效,既能迅速止血,又能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可选用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如炔诺酮等。调整周期可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
2.手术治疗
刮宫术: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迅速止血并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经药物治疗无效、无生育需求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减少月经量。
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可考虑,但该手术创伤较大,需谨慎选择。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预防因长期失血导致的贫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2.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出血症状。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对改善功血症状有益。
3.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加重功血症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功血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月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耐心向孩子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其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孩子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青春期女性应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干扰正常的内分泌调节。
2.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孕期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哺乳期女性发生功血,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对哺乳的影响。药物治疗需谨慎,尽量选择对乳汁分泌影响小的药物。如需手术治疗,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母婴安全。
3.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女性发生功血,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除了积极治疗功血外,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子宫内膜活检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同时,围绝经期女性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功血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管理各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