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张的症状
肺不张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各有特点,且不同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急性肺不张症状突出,包括呼吸困难,从活动后到静息时均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的咳嗽;与肺不张区域相关的隐痛或刺痛;多为低热偶见高热的发热;常见于口唇、指甲部位的发绀;严重时可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相关症状。慢性肺不张则以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以及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儿童因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病,家长需密切观察;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症状可能不典型,用药要谨慎;孕妇肺不张影响自身与胎儿,治疗方案需多科室权衡制定。
一、急性肺不张症状
1.呼吸困难:是较为突出的症状,患者主观感觉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可增快。病情较轻时,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即使静息状态下也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需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如耸肩、提胸等动作来增加呼吸效率。这是因为肺不张导致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机体缺氧,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
2.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黏痰。肺不张时,局部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气道内分泌物排出不畅,气道黏膜受到刺激,就会引发咳嗽反射,试图通过咳嗽排出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胸痛:常为隐痛或刺痛,疼痛部位多与肺不张所在区域相关。一方面,肺不张可牵拉周围的胸膜组织,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刺激胸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另一方面,肺不张导致肺组织实变,影响肺部的正常弹性和张力,也会引发疼痛。
4.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热。这是由于肺不张后,局部肺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炎症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
5.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常见于口唇、指甲等部位。这是因为肺不张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氧气摄入不足,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当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时,就会出现发绀。
6.休克相关症状:严重急性肺不张可引起休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导致循环衰竭。
二、慢性肺不张症状
1.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慢性肺不张患者由于肺部局部通气和引流不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量可增多,性状可为白色黏痰或黄色脓性痰。感染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反复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肺不张,形成恶性循环。
2.呼吸困难:相较于急性肺不张,慢性肺不张导致的呼吸困难发展较为缓慢,但呈进行性加重。早期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长期肺不张使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逐渐受损,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障碍不断加重。
3.消瘦、乏力:慢性肺不张患者常伴有消瘦、乏力症状。由于肺部疾病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缺氧和感染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消化吸收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体重下降、身体乏力,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道相对狭窄,更易发生肺不张。当儿童出现疑似肺不张症状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呼吸、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若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此外,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肺不张发生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肺不张发生后可能加重原有病情。老年人出现肺不张症状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如呼吸困难可能被原有心肺疾病症状掩盖。家属要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变化,若发现老人活动耐力下降、精神萎靡等情况,应警惕肺不张可能。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时需谨慎,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发生肺不张时,不仅自身健康受到影响,还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孕妇呼吸功能负担加重,肺不张会进一步增加呼吸困难程度。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治疗方案需妇产科和呼吸科医生共同制定,权衡利弊。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对自身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