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检查方法
糖尿病足的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神经功能检查、血管功能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体格检查涵盖足部外观、畸形检查与触诊,观察皮肤状况、有无畸形及评估动脉搏动与皮温;神经功能检查通过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觉检查判断神经功能;血管功能检查有踝肱指数测定、经皮氧分压测定、血管超声、CTA、MRA及DSA,评估下肢动脉血流与血管病变;实验室检查含血常规、CRP、PC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伤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用于判断感染及血糖控制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孕妇及有肾脏疾病病史、行动不便患者,检查时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足的一般体格检查
1.足部外观检查: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溃、溃疡、水疱、皲裂、红肿、变色等。例如,皮肤颜色变紫可能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皮肤发红伴肿胀可能存在炎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病变,足部皮肤营养差,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更要注意足跟、足趾等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足部畸形检查:查看是否有拇外翻、锤状趾、Charcot关节病等畸形。拇外翻等畸形会改变足部受力点,增加局部压力,导致溃疡发生风险升高。Charcot关节病多由神经病变引起,关节结构破坏,严重影响足部功能。
3.触诊: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评估动脉搏动的强弱、节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影响足部血液供应。同时,触摸足部温度,皮温降低常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出现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
二、糖尿病足的神经功能检查
1.10g尼龙丝压力觉检查:将10g尼龙丝垂直于足部皮肤,轻轻施压至尼龙丝弯曲,以检查患者能否感觉到压力。若感觉缺失,提示存在保护性感觉丧失,患者对足部压力感知能力下降,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
2.温度觉检查:使用凉、热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足部皮肤,让患者辨别。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温度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外界温度变化,增加烫伤或冻伤风险。
3.振动觉检查:利用音叉放置在足部骨骼突出部位,如内踝、外踝等,让患者感受振动。振动觉减退常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之一。
三、糖尿病足的血管功能检查
1.踝肱指数(ABI)测定:通过测量踝部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来评估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正常ABI值为0.91.3,ABI<0.9提示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数值越低,病变程度可能越严重。对于肥胖患者,测量时需注意正确放置袖带位置,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2.经皮氧分压(TcPO?)测定:反映皮肤组织的氧供情况。TcPO?<30mmHg提示足部微循环障碍,组织可能处于缺氧状态,不利于伤口愈合。
3.血管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下肢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斑块及血栓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对于怀疑有血管病变但无法进行有创检查的患者,血管超声是一种较好的无创筛查方法。
4.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更精确地显示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CTA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MRA对软组织分辨力好,且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适用于对碘过敏的患者。但两者费用相对较高,且CTA有一定辐射。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血管细节。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一般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时选用。
四、糖尿病足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对于有足部溃疡的患者,感染是常见并发症,需密切关注血常规变化。
2.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时会迅速升高。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更高,在鉴别感染类型及评估感染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3.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高血糖状态不利于伤口愈合,且易诱发感染。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有重要价值。
4.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有溃疡或感染伤口的患者,进行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则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温馨提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多种检查可能耐受性差,检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动作尽量轻柔。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神经和血管发育尚未完善,检查手法应更细致,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孕妇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如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必须使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有肾脏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使用造影剂的检查(如CTA、DSA等)时,需谨慎评估肾功能,防止造影剂肾病的发生。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有家属陪同,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