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是什么意思啊
不孕不育指夫妻未避孕且规律性生活12个月及以上(35岁以上女性6个月)未成功受孕,女性为不孕症,男性为不育症。其原因多样,女性有排卵、输卵管、子宫、宫颈与阴道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排卵障碍,盆腔炎引发输卵管粘连等;男性有精液异常、性功能障碍、免疫因素,像精索静脉曲张致少精子症等。诊断方面,女性有性激素六项、输卵管造影等检查,男性有精液分析、生殖激素检查等。治疗上,女性有药物、手术及辅助生殖技术,男性同样,且针对年龄大、有慢性病、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温馨提示。
一、不孕不育的定义
不孕不育是指夫妻双方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规律性生活的情况下,经过12个月或更长时间仍未能成功受孕的情况。其中,女性方面被称为不孕症,男性方面则称为不育症。对于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若尝试怀孕6个月仍未成功,也可考虑进行不孕症相关评估。
二、不孕不育的原因
1.女性不孕原因
排卵障碍: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其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6%10%。高泌乳素血症也可导致排卵异常,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干扰排卵。
输卵管因素:输卵管粘连、阻塞是主要问题,多由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炎症使输卵管黏膜破坏、粘连,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卵运输。盆腔手术史如阑尾炎手术、剖宫产等,可能造成盆腔粘连累及输卵管。
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影响胚胎着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改变盆腔内环境,影响受孕,育龄女性发病率约10%15%。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干扰胚胎着床。
宫颈与阴道因素:宫颈狭窄、宫颈黏液异常影响精子通过。阴道畸形或炎症改变阴道内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与活动。
2.男性不育原因
精液异常:少精子症,即精子密度低于15×10?/ml,原因包括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约占男性不育病因的40%。弱精子症,指精子活力低下,前向运动精子(PR)<32%或总活力(PR+非前向运动精子,NP)<40%,可能与生殖系统感染、长期吸烟酗酒等有关。无精子症,分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梗阻性多因输精管道堵塞,非梗阻性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有关。
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使阴茎无法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性交。早泄导致性交时间过短,精子难以进入女性生殖道。心理因素、糖尿病等慢性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免疫因素:男性自身产生抗精子抗体,可使精子凝集或制动,影响精子功能。
三、不孕不育的诊断
1.女性检查
基本检查:月经周期第24天检测性激素六项,评估卵巢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异常影响排卵与受孕。B超监测排卵,了解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
输卵管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下显影,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形态。腹腔镜检查可直观观察盆腔内情况,对输卵管、卵巢、子宫等进行全面评估,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
2.男性检查
精液分析:禁欲27天后取精液,检测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力、形态等指标,是男性不育最基本检查。一般需23次检查以明确诊断。
生殖激素检查:检测睾酮、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评估睾丸生精功能及内分泌状态。
其他检查:怀疑输精管道梗阻可进行超声检查,查看附睾、输精管等结构。怀疑有遗传因素导致不育可进行染色体检查。
四、不孕不育的治疗
1.女性治疗
药物治疗:针对排卵障碍,如克罗米芬、来曲唑等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有输卵管炎、盆腔炎等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输卵管粘连、阻塞可通过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疏通输卵管。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可进行相应手术矫治或切除。
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将优化处理后的精子注入女性生殖道内,适用于轻度少弱精症、宫颈因素不孕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从女性卵巢内取出卵子,在体外与精子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移植回子宫内,适用于输卵管性不孕、排卵障碍、男性重度少弱精症等。
2.男性治疗
药物治疗:少弱精症可使用改善生精功能药物,如左卡尼汀等。生殖系统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可进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改善睾丸生精环境。输精管道梗阻可手术疏通。
辅助生殖技术:严重少弱精症或无精子症患者,可通过睾丸或附睾穿刺获取精子,结合试管婴儿技术助孕。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大人群:女性35岁后生育能力逐渐下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子质量降低,受孕几率减小且流产、胎儿畸形风险增加。建议尽早进行生育评估,若备孕半年未孕及时就医。男性40岁后精子质量也会下降,生活中应避免高温、辐射等不良环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有慢性病史人群: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的不孕不育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血糖、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生殖内分泌,不利于受孕及胚胎发育。治疗过程中需与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协作,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熬夜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有害物质会影响生殖细胞质量,降低受孕几率。应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殖功能。肥胖人群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影响排卵与精子质量,需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控制体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