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是怎么回事
肺小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肺癌等原因导致的。
1.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引发的炎症。当炎症发生时,肺部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小结节。一般来说,由肺炎导致的肺小结节边缘通常较为模糊,形态不规则,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2.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侵入肺部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在肺部形成结核结节,进而在影像检查中呈现为肺小结节。这类结节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典型的肺结核小结节可能会出现钙化,在CT影像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患者除了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外,还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通过痰液抗酸染色、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3.错构瘤
错构瘤是一种肺部的良性肿瘤,由肺内正常组织异常组合排列而成,并非真性肿瘤。其形成与胚胎发育时期肺组织的异常发育有关,通常生长缓慢。错构瘤在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表现为肺内孤立的、边缘光滑清晰的结节,部分结节内部可见“爆米花”样钙化,还可能含有脂肪成分,在CT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影。
4.错构瘤
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肺部的慢性炎症刺激、肺组织损伤修复异常等因素有关。此类肺小结节多为单发,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少数可出现钙化。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由于其在影像学上与部分恶性肿瘤表现相似,鉴别较为困难,常需手术切除后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一般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5.肺癌
肺癌导致的肺小结节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存在吸烟史、家族肿瘤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早期肺癌形成的小结节,在形态上可能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征、分叶征,部分还可能出现空泡征或胸膜牵拉征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对于高度怀疑肺癌的肺小结节,医生会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手段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旦确诊,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