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症状为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瘙痒剧烈,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刺激、饮食禁忌、避免自行用药等,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需注意治疗方法。
1.病因:
内在因素:患者本身具有过敏性素质,这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外在因素:包括饮食、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此外,机械性摩擦、搔抓、肥皂洗、热水烫等也是湿疹的诱因。
2.症状:
乳房皮肤红斑、水肿、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边界不清。
可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会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损害。
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尤甚。
3.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避免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局部治疗以保护皮肤、减少刺激、消炎、止痒为原则;泛发性湿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
4.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感染。
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尤其是含有激素的药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特殊人群:
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期间应暂停哺乳,以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儿童:儿童乳房湿疹较为少见,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总之,乳房湿疹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注意避免各种诱因。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愈,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