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是拔牙后3-4天出现剧烈疼痛,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败坏死的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干槽症的发生可能与拔牙创伤、细菌感染、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等因素有关。干槽症的治疗主要是清创和抗感染,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痊愈。
1.定义:干槽症是指拔牙后,牙槽窝内的骨壁发生感染,导致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引起剧烈疼痛。
2.症状:干槽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拔牙后3-4天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败坏死的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
3.病因:干槽症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拔牙创伤:拔牙过程中对牙槽骨的损伤过大,导致骨壁暴露。
细菌感染:拔牙后口腔内的细菌进入拔牙窝,引起感染。
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拔牙后过早漱口、刷牙或剧烈运动,导致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
4.诊断:干槽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检查。医生会检查拔牙窝内的情况,观察血凝块是否脱落,牙槽骨壁是否暴露,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
5.治疗:干槽症的治疗主要是清创和抗感染。医生会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拔牙窝,去除腐败坏死的组织,然后在拔牙窝内放入碘仿纱条,促进愈合。同时,患者需要口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6.预防:干槽症的预防主要是注意拔牙后的护理。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避免剧烈运动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
总之,干槽症是拔牙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痊愈。如果拔牙后出现剧烈的疼痛,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