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特发的内耳疾病,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性病变、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多见于20~60岁成人,儿童和老人少见,性别无差异。常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作的剧烈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数小时至数日后缓解,头部活动可加剧眩晕,听力检查一般无异常。
1.病因:
病毒感染:如前庭神经元炎可发生于病毒感染后,如感冒、腮腺炎等。
血管性病变:供应前庭神经的内听动脉血管发生狭窄或痉挛,导致前庭神经缺血。
自身免疫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前庭神经,引起炎症反应。
2.症状:
眩晕:突然发作的强烈旋转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
平衡障碍: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向患侧倾斜。
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地往返摆动,与眩晕发作相关。
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伴有听力减退或耳鸣。
3.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是否有异常。
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平衡功能检查等,以评估前庭功能。
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脑血管疾病、耳源性眩晕等。
4.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头部活动,低盐饮食。
药物治疗:使用抗眩晕药物如地西泮、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对症治疗:如恶心呕吐严重,可给予止吐药物。
物理治疗:如前庭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平衡功能。
5.预后: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缓解。
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头晕、平衡障碍等后遗症。
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诊断和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此外,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人群,患前庭神经元炎的风险较高,应注意预防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