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
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瘙痒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与昆虫叮咬、胃肠道疾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痒疹、慢性痒疹和症状性痒疹。其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疣状结节等。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蚊虫叮咬、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等。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搔抓、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和化妆品、注意皮肤保湿等。
一、症状
1.急性痒疹:多见于儿童,常突然发生,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可融合成片,数日后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自觉瘙痒剧烈。
2.慢性痒疹:常由急性痒疹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即为慢性。损害为皮肤抓破后形成的疣状结节,表面角化,触之坚实,自觉剧痒。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踝部、腰围等。病程慢性,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3.症状性痒疹: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可能与感染、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有关。
二、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三、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搔抓,避免热水烫洗和肥皂搓洗,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止痒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或难治性痒疹,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抗生素:如果合并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物理治疗:可采用紫外线、光疗、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
4.其他治疗:对于症状性痒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接触过敏原。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4.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2.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和化妆品。
3.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润肤霜。
4.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5.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