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触痛和腹肌强直,95%的病人合并胆囊结石,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其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饮食卫生、定期体检等。特殊人群包括孕妇、老年人和儿童,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病因
1.胆囊管梗阻
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黏膜层充血水肿,细菌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或经血液循环、淋巴途径入侵胆囊。
3.其他因素
胆囊排空障碍、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创伤、手术等因素也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二、症状
1.腹痛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2.恶心、呕吐
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3.发热
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少数可高达40℃以上。
4.黄疸
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多为一过性。
三、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肝功能
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可升高。
3.腹部超声
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腔内有积液等。
4.其他检查
如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2.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止痛,利胆药物等。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五、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感染等。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
3.定期体检,如有胆囊疾病,应及时治疗。
六、特殊人群
1.孕妇
急性胆囊炎在孕妇中较为常见,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应在孕中期进行。
2.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炎症的反应能力下降,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因此,老年人如有上腹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3.儿童
儿童急性胆囊炎较少见,多由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疾病引起。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