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其诱因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愈、鼻部或咽部存在病灶、工作环境差、耳部疾病、鼓膜外伤及中耳乳突手术消毒不严格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和局部、全身治疗。预防方法包括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正确擤鼻涕、避免游泳呛水、保持外耳道清洁、加强体育锻炼等。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彻底的治疗,或患者身体抵抗力差,中耳炎可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
2.鼻部、咽部存在慢性病灶,细菌或病毒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淋巴管等途径先感染中耳,然后再侵犯临近器官。
3.患者工作环境不佳,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在污水中游泳,细菌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4.患者本身患有腺样体肥大、增殖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脓性分泌物可经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
5.患者鼓膜外伤,鼓膜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6.中耳乳突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手术中造成的中耳黏膜损伤,可导致术后感染。
以下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治疗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③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3.全身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以下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应按住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应避免进入不洁的水中游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5.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