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怎么办
宫缩乏力指分娩时子宫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可通过以下方法应对:一般处理方面,补充能量,如鼓励进食易消化高能量食物或静脉输注营养;给予精神支持,缓解产妇不良情绪;调整体位促进胎儿下降刺激宫缩。药物治疗采用缩宫素、前列腺素类等,但要注意剂量、滴速及副作用。手术干预包括人工破膜加速产程,若经处理无效且出现相关不良情况则行剖宫产。特殊人群如高龄、有剖宫产史、合并内科疾病产妇处理宫缩乏力时需更谨慎,综合评估,多学科协作保障分娩安全。
1.一般处理:
补充能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若能量摄入不足易引发宫缩乏力。应鼓励产妇摄入易消化、高能量的食物,如巧克力、功能性饮料等,补充体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摄入量不足者,可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补充能量和水分。
精神支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会抑制宫缩。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产妇充分的关心和安慰,解释分娩过程,缓解其焦虑,增强信心,促进子宫收缩。例如助产士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宫缩。
调整体位: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和胎儿下降。产妇可适当变换体位,如站立、行走、坐分娩球等,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胎儿下降,刺激子宫收缩。但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2.药物治疗:
缩宫素:是加强宫缩的常用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和滴速,根据宫缩情况调整,以达到有效宫缩但不引起胎儿窘迫和子宫破裂的目的。
前列腺素类:如米索前列醇等,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强宫缩力。使用时需注意其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及子宫强直性收缩等。
3.手术干预:
人工破膜:适用于宫口扩张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破膜后,胎头直接压迫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
剖宫产:经上述处理,若宫缩仍无改善,产程停滞,或出现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等情况,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分娩时发生宫缩乏力风险增加。孕期应加强产检,评估身体状况。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宫缩及产程进展,因高龄产妇对药物耐受性可能与年轻产妇不同,使用宫缩药物时更要严格把控剂量和反应。
2.有剖宫产史产妇:此类产妇子宫存在手术瘢痕,宫缩乏力时使用宫缩药物或进行其他干预措施,发生子宫破裂风险高于无剖宫产史者。处理宫缩乏力时,需更加谨慎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持续监测子宫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3.合并内科疾病产妇:如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分娩时心脏负担加重,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影响子宫收缩。治疗宫缩乏力时,要综合考虑内科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措施对内科疾病的不良作用。例如,心脏病产妇使用宫缩药物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需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保障分娩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