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康复训练
手部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伤后12周)、中期(伤后26周)、后期(伤后6周以后)三个阶段,并针对特殊人群有温馨提示。早期鼓励未受伤手指主动屈伸,进行轻微腕关节活动;中期在医生评估后增加患指主动屈伸及握力训练;后期强化患指关节全方位活动及开展模拟日常生活的功能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耐心引导以增加训练趣味性并防二次损伤,老年人动作要缓慢轻柔且不适即停,女性要重视训练并选合适器材,有其他病史人群训练前需告知医生,糖尿病患者注意防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依心脏功能调整强度。
一、早期康复训练(伤后12周)
1.手指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未受伤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动作。这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防止其他手指关节僵硬。对于年龄较小不配合的儿童,家长或医护人员可辅助进行手指活动。此阶段因骨折部位相对不稳定,避免过度用力活动患指。
2.腕关节活动:进行轻微的腕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动作要轻柔,幅度不宜过大。腕关节活动能带动手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利于骨折愈合。老年人因关节灵活性较差,活动时更需注意动作缓慢,避免损伤。
二、中期康复训练(伤后26周)
1.患指关节活动:在医生评估允许后,开始逐渐增加患指的主动屈伸训练。从较小幅度开始,逐渐增大关节活动范围。若伴有肌腱损伤等病史,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此阶段儿童可能因疼痛不愿配合,家长要耐心鼓励。
2.握力训练:可使用握力器或捏握海绵球等进行握力训练。初始时选择较轻阻力的器材,随着恢复逐渐增加阻力。对于体力较差的老年人或女性患者,可适当降低训练强度。
三、后期康复训练(伤后6周以后)
1.强化关节活动:进一步加大患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包括屈伸、内收、外展等全方位活动。可通过手指爬墙、使用分指板等方式进行训练。针对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如手工艺者,需更注重手指灵活性的训练。
2.功能训练:进行模拟日常生活的手部功能训练,如抓握物品、拧瓶盖、写字等。根据患者生活方式和职业需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例如,建筑工人可增加提重物等训练;而办公室人员可多进行键盘打字等模拟训练。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配合度较差。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反应,避免因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可能延长。康复训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剧烈运动。若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医生。
3.女性:女性可能因爱美等心理因素,对康复训练重视不足。需强调康复训练对恢复手部功能及外观的重要性。同时,女性手部力量相对较弱,在进行握力等训练时,选择合适强度的器材。
4.有其他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人群,康复训练前需告知医生病史。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影响伤口愈合,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手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训练强度需根据心脏功能调整,避免因过度训练引发心血管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