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耳道流脓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擤鼻涕、耳部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儿童中耳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应特别注意观察和护理。
1.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原因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儿童可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治疗: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滴鼻剂、黏液促排剂、抗生素等。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置管术。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症状:起病急,表现为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鼓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等。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
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鼓膜穿孔后,需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耳内进水。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所致。
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
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滴耳液,若脓液较多,可先用双氧水清洗后再滴药。若鼓膜穿孔较大,不易愈合,或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4.特殊类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并非真性肿瘤。其主要危害是破坏周围骨质,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在乘坐飞机、潜水或高压氧治疗时,外界气压急剧变化,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中耳损伤。
粘连性中耳炎:多因中耳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或中耳反复积液,导致中耳传音结构粘连固定,影响听力。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避免耳内进水。
2.擤鼻涕时应注意避免同时按压双侧鼻孔,以免鼻涕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3.鼓膜穿孔后,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感冒,防止中耳炎复发。
4.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儿童中耳炎,家长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中耳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容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耳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避免给孩子滥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3.注意孩子的耳部卫生,避免让孩子用手挖耳朵。
4.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防止水进入耳道。
5.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总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可影响听力和生活质量。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预防和保健,对中耳炎的治疗和康复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