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检查包括医生临床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临床检查中,视诊观察牙齿位置、牙龈状况等;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探查根面;动度检查依据松动幅度分ⅠⅢ度。影像学检查里,根尖片显示根尖周及牙槽骨情况,全口曲面断层片全面观察口腔结构,CBCT用于复杂情况。儿童检查注意安抚情绪、控制辐射,因处于换牙期要关注异常乳牙松动;青少年正畸或运动易致牙齿松动,需关注正畸装置及外伤史;成年人不良习惯及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牙周健康,如吸烟、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牙齿松动与生理退变及慢性病有关,检查要结合病史,考虑身体状况及多种口腔问题。
一、检查牙齿松动的方法
1.医生临床检查
视诊:医生首先会通过肉眼观察牙齿的位置、排列以及牙龈状况。牙齿是否有移位,牙龈有无红肿、退缩等情况,都可能与牙齿松动相关。例如,牙龈退缩明显,可能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进而导致松动。
探诊: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若深度增加,提示可能存在牙周炎,而牙周炎是引起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之一。同时,还能探查根面是否有牙石等刺激物。
动度检查:用镊子夹住牙齿或抵住牙齿唇(颊)舌面,轻轻晃动,判断牙齿松动程度。根据松动幅度,可分为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1mm)、Ⅱ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mm或牙齿有垂直向松动)。
2.影像学检查
根尖片:能清晰显示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情况,如根尖是否有炎症、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等。牙槽骨吸收是导致牙齿松动的重要原因,通过根尖片可直观看到牙槽骨高度降低,提示支持牙齿的骨组织减少。
全口曲面断层片:可以全面观察全口牙齿、牙槽骨及颌骨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多颗牙齿松动或怀疑有全身性疾病影响口腔颌骨的情况,此检查有助于发现更广泛的病变。
锥形束CT(CB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显示牙槽骨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复杂的牙齿松动原因查找,如颌骨内的隐匿性病变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二、不同人群牙齿松动检查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正处于牙齿替换期,乳牙松动可能是正常的换牙过程。但如果松动乳牙周围牙龈红肿、疼痛,或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需及时检查。在检查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动作尽量轻柔,避免造成儿童对口腔检查的恐惧。由于儿童颌骨和牙齿还在发育,影像学检查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必要时才进行,且要做好防护措施。
2.青少年: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影响牙齿健康。正畸治疗中的青少年,若出现牙齿松动,要及时告知医生,排查是否因矫治力不当引起。检查时除常规项目外,还需关注正畸装置对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影响。此外,青少年可能因运动导致牙齿外伤引起松动,详细询问外伤史有助于准确诊断。
3.成年人:成年人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熬夜等可能影响牙周健康。对于长期吸烟的成年人,牙齿松动可能与烟草导致的牙周炎加重有关,检查时要特别关注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吸收情况。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成年人,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齿松动,需结合血糖水平等全身情况综合判断。
4.老年人:老年人牙齿松动多与牙周组织生理性退变及长期慢性疾病有关。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部分影像学检查可能需要评估身体状况后进行。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口腔问题并存的情况,如牙齿缺失、残根等,检查时需全面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