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怎么办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破裂,是常见产科并发症,会增加多种风险影响围生儿结局。其处理原则因孕周而异,小于24周一般建议终止妊娠;2427+6周会充分沟通利弊,继续妊娠需严密监测并促胎肺成熟;2833+6周若无感染等采取期待疗法,包括卧床、清洁、用抗生素及宫缩抑制剂等;3436+6周胎儿肺成熟可适时终止,有异常立即终止;≥37周宫颈条件成熟可观察1224小时,未临产考虑引产。此外,对高龄、有多次流产史、肥胖及存在生殖道感染的特殊孕妇,需针对性加强监测与处理。
一、胎膜早破概述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可增加早产、脐带脱垂、母儿感染等风险,影响围生儿结局。
二、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1.孕周小于24周:此阶段胎儿存活率极低,且继续妊娠母儿感染风险高,一般建议终止妊娠。但医生会充分与孕妇及家属沟通,综合考虑孕妇意愿、家庭情况等因素后决定。
2.孕周2427+6周:由于胎儿出生后生存能力有限,医生会详细告知孕妇及家属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的利弊,包括胎儿可能面临的严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以及孕妇感染风险等。若孕妇及家属选择继续妊娠,需严密监测母儿情况,给予促胎肺成熟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以提高胎儿出生后肺的成熟度和生存能力。
3.孕周2833+6周:若无感染征象,胎儿状况良好,通常采取期待疗法。
一般处理: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液灌注,同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肛查,减少感染机会。
药物治疗: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硝苯地平等,抑制宫缩,延长孕周,但需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情况,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会根据情况再次评估是否需重复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
4.孕周3436+6周:若胎儿肺已成熟,可考虑适时终止妊娠。若存在感染、胎儿窘迫等情况,需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根据孕妇及胎儿具体情况选择,如孕妇无剖宫产指征,可考虑经阴道分娩;若存在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可能选择剖宫产。
5.孕周≥37周:胎膜早破后,若宫颈条件成熟,可观察1224小时,多数会自然临产。若未临产,可考虑引产,常用方法如缩宫素静脉滴注等,以尽快结束分娩,减少母儿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胎膜早破后,除面临一般孕妇的风险外,自身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且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因此,更需密切监测孕妇血压、血糖等情况,同时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如增加超声检查频率,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羊水量等。
2.有多次流产史孕妇:这类孕妇心理负担往往较重,且胎膜早破后再次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可能增加。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心理支持,耐心解释病情及处理方案。同时,在期待治疗过程中,更要密切观察宫缩情况,警惕再次流产或早产的发生。
3.肥胖孕妇:肥胖孕妇胎膜早破后感染风险更高,且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困难,如麻醉风险增加、剖宫产伤口愈合不良等。孕期应加强体重管理,胎膜早破后要更加严格控制饮食,适当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做好分娩方式的评估和准备。
4.存在生殖道感染孕妇:本身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孕妇,胎膜早破后感染上行扩散的几率大增。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对母儿感染情况的监测,如定期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以及胎儿胎心监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