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冬春季多发,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是儿科的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喉部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其主要症状有声嘶、咳嗽、吸气性喉鸣、呼吸困难、发热等。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等)和其他治疗(如气管切开术、雾化吸入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的患儿、过敏体质的患儿等需要特别注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使用镇咳药等。
一、概述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冬春季好发,是儿科的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喉部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二、症状
1.声音嘶哑: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多为间歇性,病情加重时可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
2.咳嗽: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黏痰。
3.吸气性喉鸣:即在吸气时出现喉鸣,是由于喉部黏膜肿胀、声门下区黏膜松弛,使喉腔变窄所致。
4.呼吸困难:多发生在疾病的后期,由于喉部炎症导致喉腔狭窄,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5.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
三、治疗
1.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吸氧。
补充液体: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可减轻喉部黏膜水肿,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抗生素:若患儿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止咳祛痰药:可使用止咳祛痰药,如氨溴索、溴己新等,以缓解咳嗽症状。
3.其他治疗:
气管切开术:若患儿病情严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雾化吸入:可使用布地奈德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减轻喉部炎症。
四、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3.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
4.加强锻炼:适当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
5.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五、特殊人群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喉部黏膜娇嫩,声门下区黏膜疏松,咳嗽反射差,喉部炎症时容易发生喉梗阻,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心脏病、肾病等患儿,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并发急性喉炎,且病情较重,因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
3.过敏体质的患儿:过敏体质的患儿容易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加重喉炎的症状,因此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六、注意事项
1.急性喉炎的病情进展迅速,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哭闹,以免加重喉部水肿。
3.给患儿多喝水,有助于缓解喉部不适。
4.避免使用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不易咳出。
5.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6.如患儿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