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炎症应该怎么处理
药物性牙龈增生炎症的处理方法包括:首先及时联系医生评估能否停药或更换药物,若可行则选对牙龈影响小的替代药;其次做好口腔卫生维护,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及漱口水辅助;再者进行牙周治疗,如洁治术、刮治术,严重者考虑手术;此外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选温和方法,孕妇谨慎处理,老年人动作轻柔并关注全身健康。
一、停药或更换药物
1.联系医生评估:当发现药物性牙龈增生炎症后,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判断能否停用或更换正在服用的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等。若患者有癫痫、器官移植后抗排异等特殊病史,更换药物需谨慎权衡,避免影响基础疾病治疗。
2.替代药物选择:在医生确定可以更换药物的情况下,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对牙龈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若硝苯地平引起牙龈增生,可在评估后换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他降压药。
二、口腔卫生维护
1.正确刷牙:这是最基础的口腔清洁措施。推荐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或监督其刷牙,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合适大小的牙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特殊患者,可使用电动牙刷辅助清洁。
2.使用牙线和牙缝刷:牙线和牙缝刷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及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这些部位刷牙难以清洁到位。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对于牙缝较大的人群,可配合使用牙缝刷。使用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损伤牙龈。
3.漱口水辅助:可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能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减轻牙龈炎症。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引起口腔菌群失调。一般建议使用周期为24周,每天使用次数按产品说明。儿童应选择专用儿童漱口水,且在成人监督下使用,防止误吞。
三、牙周治疗
1.洁治术:通过超声波洁牙或手工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等刺激物,减轻牙龈炎症。这是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炎症的重要手段,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洁治频率。
2.刮治术:若牙龈炎症已导致牙周袋形成,在洁治基础上,还需进行龈下刮治,去除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病变牙骨质,平整牙根表面,促进牙周组织愈合。刮治通常分多次进行,每次治疗后需注意口腔护理。
3.手术治疗:对于牙龈增生严重,经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等,以恢复牙龈正常形态和功能。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若因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炎症,在处理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如优先加强口腔卫生指导,避免过早使用药物或手术。若需使用漱口水,要选择刺激性小的儿童专用产品,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率,防止误吞引发不良反应。
2.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本身就容易出现牙龈炎症,若再因药物导致牙龈增生,处理时需格外谨慎。口腔卫生维护以刷牙、使用牙线等温和方式为主,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需进行牙周治疗,应选择在孕期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间段进行,治疗前需与妇产科医生充分沟通,确保母婴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药物性牙龈增生炎症的风险较高。且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松动、口腔黏膜萎缩等问题,在进行口腔清洁和治疗时动作要轻柔。若有佩戴假牙,要注意假牙的清洁和合适度,避免刺激牙龈。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全身健康状况,如患有糖尿病等疾病,需控制好血糖,以利于牙龈炎症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