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异常子宫出血的检查方法多样,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妇科查体和阴道窥器检查可直接了解生殖器官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能评估身体状况及查找激素和凝血异常原因;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子宫和附件形态结构以判断病变;诊断性刮宫可止血并获取内膜病理,宫腔镜检查能更直观准确发现宫腔微小病变并取活检。
一、妇科检查
1.妇科查体: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医生可直接触摸子宫、附件等生殖器官,了解子宫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肿物等异常。例如,子宫增大、质地变硬可能提示子宫肌瘤;附件区压痛、增厚可能与附件炎有关,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
2.阴道窥器检查:能直观观察阴道和宫颈情况。查看阴道有无破损、炎症,如黏膜充血、分泌物异常等;观察宫颈有无糜烂、息肉、赘生物,以及宫颈口是否有血液流出等。比如宫颈息肉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通过此检查可发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计数,评估患者是否因长期出血导致贫血,以及有无感染迹象。若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需进一步评估贫血程度和原因;白细胞升高,可能存在感染,这对于判断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和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很重要。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通过这些检查可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指导针对性治疗。
3.激素六项检查: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月经周期受激素调控,激素水平失衡常引发异常子宫出血。例如,FSH和LH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异常;PRL升高可能与垂体瘤等有关,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进而导致出血异常。
4.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间接引起子宫出血异常。TSH升高、FT4降低提示甲减,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是常用手段。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判断有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厚、卵巢囊肿等病变。经阴道超声因探头距离子宫和附件更近,图像更清晰,对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如子宫内膜息肉在超声下多表现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对于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
2.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或附件有可疑病变,但难以明确性质时,MRI可提供更详细信息。如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MRI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辅助医生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在怀疑有盆腔肿物且需要了解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时可选用。不过,CT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不如MRI,且有一定辐射,应用相对较少。
四、其他检查
1.诊断性刮宫:既能止血,又能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刮取子宫内膜,明确内膜是否存在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对于年龄较大、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诊断性刮宫尤为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
2.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发现微小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相比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更直观、准确,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量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