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坏死性牙龈炎
急性坏死性牙龈炎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口腔牙龈组织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微生物因素、局部抵抗力下降及全身因素。临床表现有牙龈坏死、疼痛、出血、口臭及全身症状等。诊断依据典型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支持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在防治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的定义
急性坏死性牙龈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口腔牙龈组织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征为牙龈乳头和边缘龈的坏死,病情进展迅速,常伴有明显疼痛、出血以及特殊的腐败性口臭。
二、病因
1.微生物因素:梭形杆菌、螺旋体等厌氧菌在病变部位大量繁殖,是引发该病的直接病原体。这些微生物在正常口腔环境中存在,但当口腔生态平衡被打破时,它们就会过度增殖并侵袭牙龈组织。
2.局部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同时,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因素,削弱了牙龈的防御能力,使细菌更容易侵入。
3.全身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以及吸烟人群长期受烟草有害物质刺激,均增加发病风险。此外,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易患急性坏死性牙龈炎。
三、临床表现
1.牙龈坏死:牙龈乳头和边缘龈呈现坏死性改变,龈乳头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状,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易擦去,擦去后可见出血创面。
2.疼痛:患者常感牙龈剧痛,这种疼痛呈持续性,且在进食、刷牙或触碰牙龈时加剧。
3.出血:牙龈极易出血,即使轻微刺激,如说话、吮吸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不止。
4.口臭:口腔内有明显的腐败性口臭,这是由于坏死组织分解以及细菌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气味。
5.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
1.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牙龈坏死、疼痛、出血、口臭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2.结合病史,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状态,是否存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以及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史等。
3.实验室检查:通过涂片镜检,若发现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可辅助确诊。
五、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洁治术清除牙菌斑、牙结石,同时去除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物,以减少细菌滋生环境。
2.局部药物治疗:使用具有杀菌、抗炎作用的药物,如过氧化氢溶液局部冲洗,可释放新生氧,抑制厌氧菌生长。
3.全身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扩散。
4.支持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C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六、预防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口腔,减少牙菌斑、牙结石形成。
2.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减少烟草对牙龈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防止病情发展。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弱,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刷牙。若儿童出现牙龈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谨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和药物,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
2.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易患口腔疾病。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口腔清洁用品。若出现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和口腔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患病风险。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保持口腔清洁。在治疗过程中,需告知医生所患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