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预防白内障需从多方面入手。生活方式上,糖尿病患者要控好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及规律用药维持正常血糖;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9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过度用眼,遵循202020原则。眼部防护方面,户外活动戴能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和宽边遮阳帽,有眼部受伤风险活动时戴防护眼镜。饮食营养上,增加含抗氧化物质及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同时,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眼部检查。此外,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基础疾病人群还需结合自身特点做好预防。
一、生活方式调整
1.控制血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临床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病风险可降低。通过合理饮食,如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适当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遵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可有效预防白内障。
2.戒烟限酒:吸烟是白内障的明确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晶状体。戒烟可显著降低白内障发病几率。同时,过量饮酒也可能对眼部组织造成损伤,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修复,包括眼部。长期熬夜、作息紊乱可能影响眼部新陈代谢,增加白内障风险。
4.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易导致眼疲劳,加速晶状体老化。工作学习时,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远处看20秒,缓解眼疲劳。
二、眼部防护
1.防紫外线:紫外线是白内障的重要诱因,户外活动时,佩戴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可选择UV400标识的太阳镜,能阻挡99%以上的紫外线。同时,佩戴宽边遮阳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直射。
2.防外伤:在进行可能有眼部受伤风险的活动,如木工、焊接等工作时,佩戴防护眼镜,预防眼部受到机械性损伤,因为眼部外伤可能引发外伤性白内障。
三、饮食与营养
1.增加抗氧化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对抗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坚果、植物油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绿色蔬菜、玉米、南瓜等食物中含有叶黄素。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
2.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晶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晶状体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户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晶状体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及其他眼部疾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代谢功能逐渐下降,白内障发病风险增加。除上述预防措施外,老年人应更加注重定期眼部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因症状轻微而忽视。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组织较为娇嫩。户外活动时,家长要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太阳镜和遮阳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同时,要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儿童若因特殊原因需使用可能影响晶状体的药物,家长务必严格遵医嘱,密切观察孩子眼部情况。
3.孕妇: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晶状体代谢。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影响眼部健康的药物,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眼部防护。
4.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治疗。因为血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且这类患者一旦发生白内障,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所以需更加严格地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并定期复诊,监测眼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