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远视应该注意什么
小孩远视的护理要点包括:定期检查视力,36岁儿童每36个月、6岁以上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有异常表现及时检查;合理配镜,配镜前散瞳验光,依年龄段选择散瞳方式,配镜后坚持正确佩戴;注意用眼习惯,控制用眼时间,保持正确姿势,营造良好光线环境;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依年龄和兴趣选择活动;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此外,家长要注意看护低龄孩子的眼镜,关注其用眼表现,有基础疾病或特殊体质要告知医生。
一、定期检查视力
小孩远视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般建议36岁的儿童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6岁以上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定期检查视力可以及时发现远视度数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其他视力问题,如弱视、斜视等。通过视力检查数据,医生能准确判断孩子视力发展状况,以便适时调整干预措施,保障孩子视力健康发展。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看东西眯眼、频繁揉眼、歪头视物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检查视力,不能因未到定期检查时间而忽视。
二、合理配镜
1.准确验光:远视的小孩通常需要配镜矫正。配镜前必须进行散瞳验光,散瞳能使眼睛的睫状肌充分麻痹,去除眼睛的调节力,从而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不同年龄段散瞳方式有别,3岁以下儿童一般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312岁可选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散瞳后需等待一定时间进行验光检查,依据验光结果确定配镜度数。
2.正确佩戴:配镜后要坚持正确佩戴眼镜,不能随意摘戴。远视眼镜能帮助孩子清晰视物,促进视觉发育。若佩戴不规律,眼睛无法持续获得清晰视觉刺激,可能影响视觉功能完善,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或引发其他视觉问题。
三、注意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增加眼睛负担,促使远视度数加深。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应控制在3040分钟,之后休息1015分钟。可让孩子眺望远处、看看绿植,放松眼睛。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比如34岁儿童每次用眼1520分钟就需休息。
2.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看书、画画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要保持正确姿势。身体坐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33厘米左右(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距离,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距离。错误姿势易致眼睛疲劳,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等问题。
3.营造良好环境:孩子用眼时,环境光线要适宜。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白天可利用自然光,避免阳光直射;晚上学习应使用无频闪、色温适中的台灯,同时打开房间大灯,保证整体环境光线均匀。
四、增加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远视发展。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受自然光线刺激,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增长,从而预防近视及控制远视相关并发症。家长可根据孩子年龄和兴趣选择户外活动,如35岁孩子可进行散步、简单球类活动;6岁以上孩子可骑自行车、跳绳等。即使孩子远视伴有其他眼部问题,如弱视,也应保证一定户外活动时间,但活动强度和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五、饮食均衡
1.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维生素对眼睛发育至关重要。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可多吃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护眼睛晶状体的透明度,橙子、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参与视网膜代谢,大米、玉米、荞麦等粗粮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不同年龄段孩子对各类维生素需求量不同,家长应根据孩子年龄调整饮食结构。
2.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眼内肌肉、视网膜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应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眼睛发育需要。
温馨提示:
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眼镜损坏或丢失影响视力矫正。同时,因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日常用眼表现,如是否频繁眨眼、皱眉等,以便及时发现视力问题。
2.若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影响眼部血管,在关注远视的同时,需告知医生孩子病史,以便综合评估,制定更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与远视相互影响,如糖尿病可能导致屈光不正变化,影响远视矫正效果。
3.特殊体质孩子,如对某些散瞳药物过敏,在进行验光等检查前,家长务必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避免过敏反应对孩子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