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能好吗
牙龈萎缩能否恢复需视情况而定。生理性牙龈萎缩通常难以完全恢复,如老年人增龄性变化导致的牙龈退缩无法逆转,但可防止进一步发展。病理性牙龈萎缩部分可改善,如轻度炎症性牙龈萎缩,经牙周基础治疗,约60%70%患者牙龈能回升12毫米;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处理后约50%60%能改善。而重度牙周炎和正畸治疗不当引起的牙龈萎缩难以恢复。促进牙龈恢复的治疗方法有牙周基础治疗、膜龈手术等,还需纠正不良习惯。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要正确刷牙、适时正畸并关注牙周;孕妇注重口腔卫生,孕中期在医生指导下简单处理;老年人综合考虑全身状况,控制基础疾病,选择温和治疗方法。
一、牙龈萎缩能否恢复的判断
牙龈萎缩能否恢复需视情况而定。若为生理性牙龈萎缩,通常难以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比如老年人因增龄性变化,牙龈出现退缩,牙槽骨有一定吸收,这种情况无法逆转。但通过一些措施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而病理性牙龈萎缩,在去除病因并进行适当治疗后,部分情况可得到改善。
二、病理性牙龈萎缩的可恢复情况
1.轻度炎症性牙龈萎缩:由牙龈炎引起的轻度牙龈萎缩,在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因素后,牙龈炎症消退,牙龈有可能部分恢复。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约60%70%的轻度炎症性牙龈萎缩患者,牙龈能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一般可回升12毫米。
2.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若因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不良修复体压迫牙龈,致使牙龈萎缩,在拆除不良修复体,并进行适当的牙龈护理和治疗后,牙龈也可能恢复部分高度。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在正确处理后,约50%60%的牙龈萎缩能得到改善。
三、难以恢复的牙龈萎缩情况
1.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当牙周炎发展到严重程度,牙槽骨发生大量吸收,牙龈与牙槽骨紧密相连,牙槽骨吸收后,牙龈失去支撑,即便经过系统的牙周治疗,消除炎症,牙龈也很难完全恢复到患病前的高度。这是因为牙槽骨的再生相对困难,目前的治疗手段虽能控制病情,但难以使已吸收的牙槽骨和萎缩的牙龈完全恢复如初。
2.正畸治疗不当引起的牙龈萎缩:若正畸过程中加力过大或牙齿移动速度过快,损伤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恢复较为困难。因为这种情况下,牙周组织的损伤较为复杂,不仅涉及牙龈,还可能影响到牙槽骨和牙周膜等结构,且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累积性,一旦造成牙龈萎缩,后期处理棘手。
四、促进牙龈恢复的治疗方法
1.牙周基础治疗:适用于大多数因牙菌斑、牙结石引起炎症导致的牙龈萎缩。包括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和菌斑;龈下刮治则深入牙龈下方,清除牙根表面的牙结石及病变组织,使牙龈炎症减轻,为牙龈恢复创造条件。
2.膜龈手术:对于较严重的牙龈萎缩,可考虑膜龈手术。如引导组织再生术,在牙龈与牙根之间放置生物膜,引导牙周组织细胞在合适的位置生长,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增加牙龈厚度和高度。游离龈移植术,从口腔其他部位取部分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的牙龈处,以增加牙龈的厚度和宽度。
3.纠正不良习惯:若牙龈萎缩是由刷牙方法不当、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引起,纠正这些习惯至关重要。如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减少对牙龈的损伤。同时,避免单侧咀嚼,使双侧牙齿均匀受力,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此阶段正处于牙齿和牙周组织生长发育时期,若出现牙龈萎缩,多与口腔卫生不良、牙齿排列不齐等有关。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刷牙,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对于牙齿不齐等问题,可在合适时机进行正畸治疗,且正畸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牙周组织情况,避免因正畸导致牙龈萎缩。因儿童牙周组织较为娇嫩,治疗手段应更温和。
2.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易加重牙龈炎症,导致牙龈萎缩。孕妇应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可使用孕妇专用牙刷和牙膏。若出现牙龈萎缩,尽量避免在孕早期和孕晚期进行复杂治疗,孕中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牙周清洁等处理,以防止炎症加重影响母婴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牙龈萎缩的治疗效果。同时,老年人牙齿磨耗严重,牙槽骨也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吸收。在治疗牙龈萎缩时,要综合考虑全身健康状况,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牙周组织恢复。治疗过程中,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对老年人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