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牙缝大怎么办
牙龈萎缩牙缝大原因多样,处理方法因原因而异,不同人群也有注意事项。原因包括刷牙方法不当(如长期横刷)、牙周炎(菌斑牙结石刺激)、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及增龄性变化。处理方法有改善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治疗牙周炎(基础治疗与手术治疗)、调整或更换不良修复体、正畸治疗、修复治疗(瓷贴面、烤瓷牙等)。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及青少年要纠正不良习惯并适时正畸咨询,孕妇注重口腔卫生且谨慎治疗,老年人治疗时要告知全身疾病史和用药情况,注意口腔清洁辅助工具使用。
一、明确牙龈萎缩牙缝大的原因
1.刷牙方法不当:长期采用横刷法,会对牙龈和牙体组织产生过度摩擦,破坏牙龈附着,导致牙龈退缩,牙缝增大。多见于刷牙习惯不正确的人群,尤其是未接受过正确刷牙指导的人。
2.牙周炎: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炎症持续发展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致使牙龈萎缩,牙齿间的支持结构受损,牙缝变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难度增加及牙周组织生理性退变,发病率相对较高。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可能会压迫牙龈或刺激牙周组织,引起牙龈炎症和萎缩,进而导致牙缝增宽。佩戴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易出现此情况。
4.牙齿排列不齐:牙列拥挤、错位等不齐状况,使口腔清洁难度加大,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引发牙龈炎症,长期可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多见于有牙齿不齐问题且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的人。
5.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会出现生理性退变,牙龈逐渐萎缩,牙缝也会相应增大。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二、针对牙龈萎缩牙缝大的处理方法
1.改善刷牙方法:
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每个牙面要重复23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早晚各刷牙一次,有助于减少对牙龈的损伤,维护牙龈健康。
2.治疗牙周炎:
基础治疗:进行龈上洁治术,通过超声波等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之后进行龈下刮治术,清除位于牙龈以下的牙结石及病变牙骨质,平整根面,为牙周组织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配合使用抗菌药物,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以控制炎症。
手术治疗:对于基础治疗后效果不佳,牙周袋较深或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如翻瓣术、植骨术等,以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改善牙龈萎缩状况。
3.调整或更换不良修复体:若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大,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对修复体进行调整或重新制作,使其符合口腔生理结构,减少对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刺激。
4.正畸治疗:对于因牙齿排列不齐引起的牙龈萎缩牙缝大,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可考虑正畸治疗。通过佩戴矫治器,如传统金属牙套、隐形牙套等,逐渐移动牙齿,使牙齿排列整齐,便于口腔清洁,减轻牙龈炎症,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龈萎缩和牙缝大的问题。但正畸治疗周期较长,需患者积极配合。
5.修复治疗:对于牙缝较大影响美观和功能的情况,可采用修复方法。如瓷贴面修复,通过在牙齿表面粘结一层近似正常牙色的材料,遮盖牙缝;或进行烤瓷牙、全瓷牙修复,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邻接关系,关闭牙缝。但修复治疗可能需要磨除部分牙体组织,需谨慎选择。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龈萎缩牙缝大可能与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唇等)、牙齿替换异常等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口腔习惯,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若因牙齿排列问题导致,需在合适时机进行正畸咨询,一般乳牙列期(35岁)可对影响颌骨发育的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恒牙列早期(1214岁)是正畸治疗的黄金时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避免因矫治器佩戴增加患龋和牙周炎风险。
2.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大。孕期应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氟牙膏和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用力刷牙。若出现牙龈炎症,尽量避免在孕早期(13个月)和孕晚期(79个月)进行复杂治疗,孕中期(46个月)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必要的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等,但需避免用药。
3.老年人:除增龄性牙龈萎缩外,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牙龈萎缩牙缝大时,需告知医生全身疾病史和用药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治疗效果,需先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要评估心脏功能,避免因治疗刺激引发心血管意外。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自我口腔清洁能力可能减弱,可使用辅助清洁工具,如水牙线等,以更好地维护口腔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