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症怎么办
口腔炎症包含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各异,且病因复杂,诊断与治疗方法多样,特殊人群还有相应注意事项。其常见类型有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等)、牙周炎(除牙龈症状外,有牙周袋形成等)、口腔溃疡(黏膜溃疡点,疼痛明显)、口腔念珠菌病(黏膜有白色物,患儿不适)。原因分局部(牙菌斑等)和全身(内分泌失调等)因素。诊断依靠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一般(保持清洁、调整饮食)、药物(分局部和全身用药)、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因自身特点,在口腔炎症防治上各有注意要点。
一、口腔炎症的常见类型及症状
1.牙龈炎:主要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部分患者还会有牙龈痒胀、口臭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向深部发展,引发牙周炎。
2.牙周炎:除牙龈红肿出血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3.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点,中央凹陷,表面覆盖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红晕,疼痛明显,尤其是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
4.口腔念珠菌病: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口腔黏膜表面可见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擦去,下方黏膜潮红、粗糙,患儿可能会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
二、口腔炎症的原因
1.局部因素
牙菌斑、牙结石的堆积:是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
食物嵌塞:长期食物残渣嵌塞于牙缝中,若不及时清理,会滋生细菌,导致牙龈乳头炎等炎症。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炎症。
创伤:刷牙方法不当、咬伤、硬物撞击等导致口腔黏膜或牙龈损伤,易引发炎症。
2.全身因素
内分泌失调:如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牙龈炎症。
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可能影响口腔黏膜和牙龈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炎症发生风险。
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白血病等,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易发生各种口腔炎症。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硝苯地平可引起牙龈增生,增加炎症发生几率。
三、口腔炎症的诊断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口腔黏膜、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等,查看是否有红肿、溃疡、白色斑块等异常;触诊检查牙龈的硬度、有无溢脓,以及牙齿的松动度等。
2.影像学检查:对于牙周炎等疾病,可能需要进行X线检查,查看牙槽骨的吸收情况,辅助诊断疾病严重程度。
3.实验室检查:怀疑口腔念珠菌病时,可进行涂片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念珠菌菌丝和孢子;对于某些全身因素导致的口腔炎症,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血糖、血常规、免疫指标等情况。
四、口腔炎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饭后及时漱口,可选用清水、淡盐水或专用漱口水,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和炎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口腔黏膜和牙龈的修复。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对于牙龈炎、牙周炎,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局部冲洗和含漱,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
口腔溃疡患者,可使用口腔溃疡散、冰硼散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改变口腔酸碱度,抑制念珠菌生长,也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
全身用药:对于炎症较重、伴有全身症状或由全身疾病引起的口腔炎症,可能需要根据病因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或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等,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氟康唑等。
3.手术治疗:对于牙周炎导致的牙周袋较深、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清除牙结石和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愈合。对于某些口腔黏膜良性肿物合并炎症,可在炎症控制后进行手术切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口腔黏膜和牙龈较为娇嫩,刷牙时应选择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口腔组织。儿童发生口腔炎症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哭闹不止、拒绝进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发生牙龈炎。孕妇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发生口腔炎症,在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建议在怀孕46个月进行必要的口腔治疗,此阶段相对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口腔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老年人牙齿磨损、缺失较多,佩戴假牙者要注意假牙的清洁和合适度,避免因假牙刺激引发口腔炎症。在治疗口腔炎症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用药需谨慎。
4.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口腔炎症易反复发生且较难治愈。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辅助治疗口腔炎症。在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防止发生菌群失调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