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道炎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尿道梗阻、医源性因素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避免医源性感染、注意性生活卫生等。
1.病因
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
尿道梗阻:如尿道狭窄、包茎、后尿道瓣膜等,可导致尿液排泄不畅,细菌滋生。
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可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感染。
其他:如免疫功能低下、局部抵抗力下降、性生活不洁等也可能导致慢性尿道炎的发生。
2.诊断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治疗情况等。
体格检查:包括外生殖器检查、尿道口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以确定病原菌。
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药敏试验等,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其他检查:如超声、CT等,可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3.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尿道口清洁。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病因治疗:如存在尿道梗阻等病因,需及时解除。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慢性尿道炎多与湿热下注、脾肾亏虚有关,可采用清热利湿、健脾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4.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憋尿。
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等,可有效预防慢性尿道炎的发生。
避免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导尿、膀胱镜检查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应清洗外阴,避免不洁性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尿道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儿童患者,治疗应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