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5%的患者未合并胆囊结石。其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主要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等。
一、病因
1.胆囊管梗阻: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颈部肿瘤等原因可导致胆囊管梗阻,使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细菌易于繁殖,从而引发炎症。
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或血行感染引起胆囊炎症。
3.其他因素:如创伤、手术、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等,也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异常,促使胆囊内胆汁淤积,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胆囊炎。
二、症状
1.腹痛: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2.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3.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少数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
4.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多为轻度黄疸。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肝功能检查可显示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检查可明确胆囊炎症的程度和病因。
3.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并不困难。
四、治疗
1.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止痛,利胆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胆囊穿孔、坏疽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
五、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避免病情进展。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少胆道感染的机会。
3.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
4.定期体检:有胆道疾病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