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球结膜下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症,表现为眼白部分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块,通常由结膜下血管破裂引起,可能与剧烈咳嗽、呕吐、便秘、眼部外伤、全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等有关,患者多无明显不适,有时可伴有眼部疼痛,出血量多时血块可融合成片,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但血块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行吸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热敷等治疗,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用力咳嗽、呕吐、便秘、揉眼、碰撞眼部等。
1.病因
剧烈咳嗽、呕吐、便秘等导致的结膜下血管破裂。
眼部外伤,如揉眼、碰撞等。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环境因素,如干燥、寒冷等。
2.症状
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可伴有眼部疼痛。
出血部位的结膜下呈现鲜红色或紫红色斑块。
出血量多时,血块可融合成片状。
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但血块可能会持续数天至数周。
3.诊断
医生通过眼部检查即可确诊。
可能会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压测量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4.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球结膜下出血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
可以在出血早期冷敷,促进止血。
数日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眼部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如果出血原因是全身性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5.预防
避免用力咳嗽、呕吐、便秘等。
避免揉眼、碰撞眼部。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保持眼部湿润,避免长时间用眼。
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注意眼部防护。
6.注意事项
不要紧张,球结膜下出血一般不会对眼睛造成严重影响。
避免用力揉眼,以免加重出血。
若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应遵医嘱治疗,控制病情。
7.特殊人群
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更容易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并发症。
服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球结膜下出血的风险可能增加,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总之,球结膜下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症,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量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眼部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眼部卫生,有助于预防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