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新生儿期表现是什么
新生儿尿路感染症状分为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或体温不升,部分体温不升患者病情更重;吃奶差,因感染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精神萎靡,因毒血症影响神经系统;黄疸,由感染致肝细胞受损及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引起。局部症状有尿布异味,因尿液细菌滋生;排尿异常,如排尿哭闹、尿频或尿少。家长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因其免疫系统未成熟,不及时治疗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
一、全身症状
1.发热或体温不升: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时体温易出现异常。部分新生儿可表现为发热,体温超过37.5℃,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新生儿会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6℃,这是由于新生儿机体反应能力差,感染时不能有效调动体温调节机制所致。有研究表明,体温不升的新生儿尿路感染患者病情往往更重,预后相对较差。
2.吃奶差:新生儿患尿路感染后,常出现食欲减退,吃奶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感染导致的全身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胃肠道对感染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进而影响新生儿对奶液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吃奶差。
3.精神萎靡: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在体内产生的毒血症,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使其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减弱。正常新生儿通常对外界声音、光线等刺激有一定反应,而患病新生儿可能对这些刺激无动于衷,严重者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4.黄疸:部分新生儿尿路感染可伴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感染引起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同时,感染还可能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黄疸。研究发现,尿路感染导致的黄疸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占有一定比例,且黄疸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二、局部症状
1.尿布有异味:新生儿尿液中细菌滋生,可使尿液气味改变,通过尿布散发出来,出现明显异味,如臭味、腥味等。这是由于细菌分解尿液中的成分,产生特殊气味的代谢产物。
2.排尿异常: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排尿时哭闹,这是因为尿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排尿时尿液流经刺激部位引起疼痛。另外,还可能出现排尿频率改变,如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或尿少,即24小时尿量明显少于正常新生儿。正常新生儿24小时尿量一般在200400ml,当尿量低于150ml时,可视为尿少。
温馨提示:
1.对于新生儿家长来说,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日常表现。如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一旦怀疑新生儿尿路感染,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新生儿的个人卫生,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女婴清洗会阴部时,要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到尿道。男婴要注意清洗包皮下污垢,减少细菌滋生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