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预防
产后尿潴留可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前通过健康教育提升产妇认知,指导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产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合理使用宫缩剂;产后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采用诱导排尿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注意饮食调节。此外,高龄产妇、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产妇及剖宫产产妇因风险更高,需特别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一、产前预防
1.健康教育: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后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等。让产妇对产后排尿问题有充分认识,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研究表明,通过产前健康教育,产妇对产后尿潴留的认知度提高,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例如,一项针对200名产妇的研究发现,接受过系统产前健康教育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较未接受者明显降低。
2.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在孕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膀胱和尿道的支持功能,有助于产后顺利排尿。一般建议产妇从孕中期开始,每天进行3组,每组1015次的收缩和放松练习,每次收缩持续35秒。
二、产时预防
1.分娩方式选择:对于存在难产风险、预计分娩过程较长的产妇,在综合评估后,可合理选择剖宫产,以避免长时间压迫膀胱导致排尿困难。但剖宫产也有其自身风险,需严格遵循手术指征。相关研究显示,经阴道分娩且产程较长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相对较高。
2.避免膀胱过度充盈:产程中密切观察产妇膀胱充盈情况,适时导尿,避免膀胱长时间过度充盈而受损。一般当膀胱充盈明显,且产妇有尿意但无法自行排尿时,应及时进行导尿操作。
3.合理使用宫缩剂:宫缩剂使用不当可能影响膀胱功能,需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和剂量,避免因宫缩过强导致膀胱颈部水肿,进而引起尿潴留。
三、产后预防
1.心理护理:产后关心产妇情绪,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因不良情绪可能抑制排尿反射。通过与产妇沟通交流,鼓励其表达感受,增强其自行排尿的信心。有研究指出,心理状态良好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情绪紧张者。
2.尽早下床活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利于排尿。一般顺产产妇产后68小时可尝试床边坐起,1224小时可在床边走动;剖宫产产妇在术后2448小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3.诱导排尿:可采用多种诱导排尿方法,如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促使产妇排尿;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诱导排尿。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无副作用。
4.膀胱功能训练:指导产妇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夹闭和开放导尿管(若已留置导尿管),锻炼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一般每23小时开放一次导尿管,根据产妇情况逐渐调整间隔时间。
5.饮食调节:产后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米汤、果汁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排尿。但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引起不适。
温馨提示:
1.对于高龄产妇,由于其盆底肌肉功能相对较弱,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风险更高。产后应更加注重盆底肌训练和早期活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因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在诱导排尿等措施效果不佳时,需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长时间等待导致病情加重。
2.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的产妇,产后更易出现尿潴留。产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在产时产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产后要密切观察排尿情况,一旦出现排尿困难,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3.剖宫产产妇由于手术创伤和麻醉影响,术后排尿反射可能受到抑制,尿潴留风险增加。术后除按常规预防措施外,需特别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因伤口疼痛影响活动和排尿。在进行诱导排尿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