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是起源于关节、腱鞘及滑囊滑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于手足小关节周围。病因不明,可能与慢性刺激、外伤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及局部压迫症状。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X线、超声、MRI)及病理检查,病理为确诊金标准。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可降低复发率,无法全切或复发者可药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部分会复发。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需谨慎并密切随访,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控制病情以减少并发症。
一、腱鞘巨细胞瘤的定义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关节、腱鞘及滑囊滑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通常局限于手部和足部的小关节周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二、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局部慢性刺激、外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长期的关节过度活动或重复性劳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引发腱鞘巨细胞瘤。
三、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1.肿块: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在15厘米之间,质地较硬,边界清晰,可推动。
2.局部压迫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和肌腱,导致局部疼痛、麻木、肿胀,以及关节活动受限。如压迫指神经时,可出现手指的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压迫肌腱可造成手指屈伸功能障碍。
四、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等情况,初步判断肿瘤性质。
2.影像学检查
X线:一般无特异性表现,有时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影,若肿瘤较大压迫周围骨质,可能出现骨皮质受压、侵蚀等改变。
超声: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肿瘤的范围及是否侵犯周围结构,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3.病理检查:是确诊腱鞘巨细胞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由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等组成,其间有胶原纤维分隔。
五、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手术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减少复发风险。对于累及肌腱或关节的肿瘤,手术时需注意保护肌腱和关节功能。
2.药物治疗:对于无法完整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靶向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控制病情。
六、腱鞘巨细胞瘤的预后
一般来说,腱鞘巨细胞瘤经过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复发率与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等因素有关。复发后的肿瘤再次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效果。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腱鞘巨细胞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尽量减少对骨骼、关节发育的影响。术后应密切随访,观察有无复发及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儿童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有限,家长需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帮助孩子配合治疗和康复。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优化基础疾病的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康复过程中,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较弱,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前后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对基础疾病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