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康复训练有哪些
上肢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伤后12周)、中期(伤后26周)、后期(伤后6周以后)三个阶段。早期进行手指主动屈伸、腕关节屈伸旋转及上臂和前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中期开展肘关节被动活动、肩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和前臂旋转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与上肢运动功能;后期增加肘关节主动活动、进行功能性训练及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使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各阶段训练依不同人群身体状况有相应调整。
一、早期康复训练(伤后12周)
1.手指活动:受伤后,患者应立即开始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握拳、伸指动作。每个动作尽量做到最大幅度,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手指活动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预防手部肌肉萎缩,对整个上肢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手指灵活性相对较差,可适当降低每组次数,但增加每天练习组数。而儿童手部肌肉力量较弱,动作幅度和力度不宜过大,家长需在旁监督指导。
2.腕关节活动: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活动。屈伸活动时,尽量将腕关节向手背和手掌方向弯曲到最大限度;旋转活动则是缓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腕关节。每组活动1015次,每天34组。腕关节活动能够避免腕部关节僵硬,增强上肢的血液循环,辅助肘部肿胀的消退。
3.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可进行上臂和前臂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例如,用力绷紧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训练可以在不影响骨折部位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对于肌肉力量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长期卧床患者,可适当延长保持时间,但降低每组次数。
二、中期康复训练(伤后26周)
1.肘关节被动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康复器具或他人帮助进行肘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开始时活动范围不宜过大,逐渐增加角度。每次活动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为限,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移位。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改善,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天进行23次,每次活动1015个来回。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被动活动时要更加谨慎,防止造成新的损伤。
2.肩、肩关节活动:加强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动作。每个动作做1015次,每天34组。肩关节的活动可以预防肩部粘连,恢复上肢整体的运动功能。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经常需要使用上肢的人群,应重视肩关节活动训练,以尽早恢复工作能力。
3.前臂旋转训练:在确保骨折部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训练。可手持较轻的物体,如书本,进行缓慢的旋转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此训练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正常旋转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抓握、扭转等动作十分重要。
三、后期康复训练(伤后6周以后)
1.肘关节主动活动:在骨折基本愈合后,逐渐增加肘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患者可自己尝试将肘关节尽量伸直和弯曲,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随着关节活动度的增加,可进行一些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屈伸练习,以增强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对于年轻且运动需求较高的患者,可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2.功能性训练: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功能性训练,如穿衣、梳头、提物等动作练习。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提高患者上肢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功能性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3.力量训练:可使用哑铃等器械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负荷。例如,进行哑铃的弯举、臂屈伸等动作,每组812次,每天23组。力量训练能够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进一步促进康复。但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