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睑外翻怎么办
下眼睑外翻的原因包括瘢痕性(因眼睑皮肤面瘢痕收缩,老年人更易受影响)、老年性(皮肤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等)、麻痹性(面神经麻痹致眼轮匝肌麻痹)、痉挛性(儿童眼部急性炎症致眼轮匝肌痉挛);症状有外观改变、眼部不适及视力影响;诊断依靠临床检查和病因诊断;治疗分非手术(眼部护理、治疗原发病)和手术(依不同类型选择相应术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眼部手术史者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下眼睑外翻的原因
1.瘢痕性睑外翻:眼睑皮肤面瘢痕收缩是主要原因。眼睑烧伤、创伤、眼睑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会牵拉眼睑,导致下眼睑外翻。老年人皮肤松弛,局部组织萎缩,瘢痕收缩的影响更明显。
2.老年性睑外翻:多见于老年人,由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弱,加上重力作用,使下睑缘离开眼球,形成外翻。此外,老年人眶隔脂肪减少,眶缘骨质吸收,也会加重下睑外翻。
3.麻痹性睑外翻:常见于面神经麻痹患者,因眼轮匝肌麻痹,眼睑失去正常的闭合功能,下睑因重力和外翻合力作用而外翻。
4.痉挛性睑外翻:常发生于儿童,特别是患有眼部急性炎症时,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压迫睑板上缘(下睑的睑板下缘),使睑缘外翻。
二、下眼睑外翻的症状
1.外观改变:下眼睑离开眼球表面,向外翻转,可明显观察到睑结膜暴露,严重时睑缘可呈“S”形。
2.眼部不适:患者常感觉眼部异物感,因睑结膜长期暴露,容易干燥、充血,引发疼痛。泪小点外翻后,泪液引流不畅,出现溢泪症状,长期溢泪可导致眼周皮肤湿疹。
3.视力影响:严重的下眼睑外翻可导致睑裂闭合不全,角膜长期暴露,易引发角膜炎、角膜溃疡,进而影响视力。
三、下眼睑外翻的诊断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可直接判断下眼睑外翻的程度和类型。评估睑缘位置、睑结膜暴露情况、眼轮匝肌功能等。
2.病因诊断: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眼部外伤、炎症、面神经麻痹等病史,有助于明确病因。对于瘢痕性睑外翻,需判断瘢痕的性质、范围;老年性睑外翻要评估患者年龄、皮肤松弛程度;麻痹性睑外翻要检查面神经功能。
四、下眼睑外翻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眼部护理:对于轻度下眼睑外翻,可通过眼部护理缓解症状。使用人工泪液滴眼,保持眼部湿润,防止角膜干燥。白天可每23小时滴一次,晚上睡前涂抹眼膏,如红霉素眼膏,防止睑球粘连。
治疗原发病:对于痉挛性睑外翻,积极治疗眼部急性炎症,如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炎症消退后,痉挛性睑外翻可能会缓解。
2.手术治疗:
瘢痕性睑外翻:需手术切除瘢痕组织,松解挛缩,根据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如游离植皮术、皮瓣移植术等。
老年性睑外翻: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睑缘缩短术、眼轮匝肌缩短术等,以增强下睑的张力,使睑缘恢复正常位置。
麻痹性睑外翻:针对面神经麻痹,可采用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等恢复面神经功能。同时,可进行睑缘缝合术,暂时闭合睑裂,保护角膜。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部组织娇嫩,痉挛性睑外翻多因眼部急性炎症引起。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非手术治疗时,人工泪液和眼膏的使用要注意正确方法,防止损伤角膜。若需手术,要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术后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控制好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恢复较慢,要注意眼部卫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3.孕妇:非必要情况下,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眼部护理可选择相对安全的人工泪液。如需使用药物,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4.有眼部手术史者:再次手术时,要考虑上次手术对眼部组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防止出现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