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溃烂坏死,根据NPUAP2016年更新分期系统分为六期:1期淤血红润期皮肤完整有指压不变白红斑;2期部分皮层损伤期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暴露;3期全层皮肤损伤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4期全层组织损伤期全层组织缺失伴骨骼等外露;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深部组织损伤期完整但褪色皮肤出现局部变色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因自身特点更易发生压疮,需针对性加强护理预防。
1.1期:淤血红润期:此阶段皮肤完整,表现为指压不变白的红斑,常位于骨隆突处。皮肤颜色改变可能与个体自身皮肤颜色有关,肤色较深者可能难以观察到典型的红斑,但局部皮温、组织硬度及感觉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如皮肤可能会出现温度升高或降低、变硬,患者可能自觉疼痛、瘙痒或麻木。这是压疮初期,因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及时去除压力后,皮肤可恢复正常。
2.2期:部分皮层损伤期:表现为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层暴露。伤口床呈粉红色,有光泽,可能存在完整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此期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损伤深度较浅,未累及皮下脂肪层。水泡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疼痛较明显。
3.3期:全层皮肤损伤期: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潜行和窦道。溃疡基底部常为坏死组织和(或)腐肉覆盖,周边皮肤红肿。由于累及皮下组织,感染风险增加,疼痛加剧。
4.4期:全层组织损伤期: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某些部位存在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窦道。此期损伤严重,涉及深层组织,感染易扩散至周围组织和深部结构,引发严重并发症,如骨髓炎等,患者疼痛剧烈。
5.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掩盖。伤口床被腐肉(黄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黑色)覆盖。只有去除足够的腐肉或焦痂,暴露出伤口床的基底部,才能准确分期。如果不处理腐肉和焦痂,会阻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6.深部组织损伤期:在完整但褪色的皮肤上出现局部紫色或栗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周围组织相比,该区域的组织可能先出现疼痛、硬结、糜烂、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等情况。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在皮肤表面尚未出现破损前,深部组织已发生损伤。此期若不及时干预,很快发展为更严重的压疮。
特殊人群压疮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和屏障功能下降,对压力和摩擦力的耐受性差,更易发生压疮。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期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同时,调整床垫软硬度,选择合适的支撑性辅助器具,以减轻局部压力。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和家长需格外关注。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如因疾病导致活动受限,要注意定时翻身,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防止摩擦损伤皮肤。在使用辅助器具时,要确保尺寸合适,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额外压力。
3.肥胖人群:肥胖者体重较大,身体局部承受压力更大,且皮肤褶皱处易出汗、潮湿,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应增加翻身频率,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可使用吸水性好的敷料。同时,选择合适的支撑面,分散压力。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一旦发生压疮,愈合困难且易感染。需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足部及身体骨隆突处皮肤护理,每日检查皮肤有无破损、水疱等。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加重压疮。
5.脊髓损伤患者:这类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失去对压力的正常感知,自主活动能力受限,压疮发生率高。需制定规律的翻身计划,可借助电动翻身床等设备。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压疮预防知识,积极参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