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容易损伤什么神经
肱骨骨折易损伤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侧紧贴桡神经沟行走,骨折易致其损伤,表现为垂腕畸形及虎口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尺神经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下行,相关部位骨折易伤之,出现手部精细动作受限、“爪形手”等;正中神经在上臂肱动脉内侧,肱骨髁上骨折易损,有拇指对掌障碍、“猿手”畸形等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儿童骨折愈合快但复位要求高,家长需关注其手部异常并给予心理关怀;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折几率高且愈合慢,伴基础疾病会影响神经恢复,康复训练要适度;孕妇治疗需谨慎选择方案,避免危害胎儿,药物使用和康复训练都要遵循相应原则。
一、肱骨骨折易损伤的神经
1.桡神经
解剖关系: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侧,紧贴肱骨桡神经沟自内上斜向外下行走。
损伤机制:当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发生骨折时,骨折端的移位、摩擦等容易损伤桡神经。例如,骨折断端的锐利边缘可能直接切割或压迫桡神经;骨折后的血肿也可能对桡神经产生压迫。
损伤表现:桡神经损伤后,典型表现为垂腕畸形,即腕关节不能背伸,拇指及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出现“腕下垂”;同时,虎口背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2.尺神经
解剖关系:尺神经经过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下行。
损伤机制:肱骨内上髁骨折时,尤其是骨折块发生移位,容易牵拉、压迫尺神经。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若处理不当,如过度复位或固定不良,也可能损伤尺神经。
损伤表现:尺神经损伤后,手部精细动作受限,如夹纸试验阳性,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减退或消失,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呈现“爪形手”畸形。
3.正中神经
解剖关系:正中神经在上臂位于肱动脉内侧,下行至肘部穿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
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伸直型骨折,骨折近端向前下移位,可能压迫或损伤正中神经。另外,在手术复位固定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也可能损伤正中神经。
损伤表现:正中神经损伤后,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握拳时拇指不能对掌,呈“猿手”畸形;同时,手掌桡侧半、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及近侧指间关节以远背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肱骨骨折后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塑形能力强也意味着骨折复位要求更高。若骨折损伤神经,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手部活动及感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不适,家长需细心观察。例如,若孩子不愿使用受伤一侧的手抓握东西,或触碰手部时表现出抗拒、哭闹,可能提示神经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或感觉异常。
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的手部功能改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心理关怀,通过温和的沟通、适当的鼓励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
2.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肱骨骨折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且骨折后愈合相对缓慢。若合并神经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神经的血供和营养,进而影响神经损伤的恢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神经病变,使原本损伤的神经恢复更加困难。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耐受性较差。在制定康复计划时,需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新的损伤。康复过程中,家属应给予充分的照顾和协助,如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监督康复训练的执行等。
3.孕妇
孕妇发生肱骨骨折并损伤神经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格外谨慎。在诊断检查方面,应尽量避免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检查方法,如某些放射性检查。若必须进行,需严格评估风险与收益,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治疗神经损伤时,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孕期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康复训练方面,要充分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动作幅度和强度要适中,避免因训练不当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例如,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孕妇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导致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胎儿血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