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损伤的症状
胰腺损伤的症状多样,包括:一、腹部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多为剧烈持续性痛,可向左肩部或左腰部放射。二、恶心呕吐,因胰液外漏刺激腹膜及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早期呕吐胃内容物,病情进展可能含胆汁或呈血性。三、腹胀,由胰液外渗致腹腔积液及胃肠道蠕动功能受影响引发,程度与损伤严重度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有关。四、休克相关症状,有出血性休克(因大量出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表现为面色苍白等)和感染性休克(胰液外漏引发感染扩散所致,伴有高热等)。五、血尿淀粉酶变化,血淀粉酶损伤后数小时升高,24小时左右达峰后下降;尿淀粉酶在血淀粉酶升高后1224小时升高且持续久,但两者升高都需结合其他情况判断。此外,儿童胰腺易受损,表述症状可能不准;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感知症状迟钝;有腹部手术史人群因腹腔粘连,胰腺位置改变,受伤风险增加,这三类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都应格外重视并及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一、腹部疼痛
1.疼痛起始部位:胰腺损伤后,患者常首先出现上腹部疼痛,这是因为胰腺位于上腹部腹膜后,损伤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疼痛。上腹部疼痛一般较为剧烈,呈持续性。如患者受到钝性暴力撞击上腹部致胰腺损伤,伤后即刻会感到上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痛。
2.疼痛放射部位:疼痛可向左肩部或左腰部放射。这是由于胰腺的感觉神经与肩部、腰部的神经存在关联,当胰腺受损,神经冲动会通过这些关联传导至肩部和腰部,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例如,部分患者会在胰腺损伤后,除上腹部疼痛外,伴有左肩部的牵涉痛。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胰腺损伤后,胰液外漏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症反应,同时胰腺损伤可能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功能紊乱。这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2.呕吐物特点: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如果伴有十二指肠损伤,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若损伤导致胃肠道出血,呕吐物还可能呈现咖啡色或血性。
三、腹胀
1.形成原因:一方面,胰腺损伤后,胰液外渗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的渗出增加,导致腹腔内积液,造成腹胀。另一方面,胰腺损伤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使胃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排出不畅,进一步加重腹胀。例如,患者受伤后,肠道蠕动减弱,气体积聚在肠腔内,导致腹部逐渐膨隆。
2.腹胀程度:腹胀程度与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有关。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腹部轻度胀满不适,而严重损伤,尤其是合并多脏器损伤时,腹胀可非常明显,甚至出现全腹膨隆,腹围增大。
四、休克相关症状
1.出血性休克:胰腺周围血管丰富,损伤后容易导致出血。大量出血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例如,胰腺破裂损伤大血管时,短时间内可出现大量失血,患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
2.感染性休克:如果胰腺损伤后胰液外漏,胰酶激活消化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易引发感染。随着感染的扩散,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除有休克的一般表现外,还可能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
五、血尿淀粉酶变化
1.血淀粉酶:胰腺损伤后,胰腺细胞破裂,淀粉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淀粉酶升高。一般在损伤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血淀粉酶升高并非胰腺损伤所特有,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胆囊炎、肠梗阻等也可能引起血淀粉酶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尿淀粉酶:尿淀粉酶一般在血淀粉酶升高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它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同样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尿淀粉酶升高的疾病。
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胰腺相对较小且位置较深,受到外力撞击时更易受损。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有无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拒食等表现。一旦怀疑胰腺损伤,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损伤和感染的耐受性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胰腺损伤后,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加治疗难度。且老年人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家属和医生应提高警惕,仔细评估病情。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3.有腹部手术史人群:此类人群腹腔内可能存在粘连,胰腺的位置和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再次受伤的风险。若受到外力作用后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腹部手术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