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弱视怎么办
小孩子弱视的诊疗包括多方面。首先要明确诊断,通过全面眼部检查如视力、验光及眼部结构检查等确定病情,并依据结果确定弱视类型。治疗方法有光学矫正,即精确配镜并定期复查调整度数;遮盖治疗,按年龄和弱视程度调整遮盖时间;弱视训练,含精细目力与视觉刺激疗法;药物治疗如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包括视力和屈光、眼位及双眼视功能。对于低龄儿童,检查和治疗时要注意引导安抚并防遮盖性弱视;有其他疾病的孩子,要兼顾原发病治疗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生活上,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一、明确诊断
1.全面眼部检查:小孩子出现弱视,首先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检查,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视力表,如3岁以下可用图形视力表,3岁及以上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以准确判断孩子的视力情况。验光检查也至关重要,通过散瞳验光能去除孩子眼睛的调节力,准确测量出孩子的屈光度数,确定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这对于诊断弱视原因很关键。眼部其他结构检查,如裂隙灯、眼底检查等,可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确保视力问题不是由眼部其他疾病引起。
2.确定弱视类型: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弱视类型。常见的有斜视性弱视,多因眼位偏斜,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导致大脑视觉中枢无法将双眼传入的图像融合,长期抑制斜视眼视觉发育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屈光度数差异大,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同,大脑会抑制模糊像眼的视觉发育;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未及时矫正的孩子,由于双眼视网膜物像长期不清晰,影响视觉发育;形觉剥夺性弱视,因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原因,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剥夺了眼睛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导致视觉发育受影响。
二、治疗方法
1.光学矫正:对于因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佩戴合适的眼镜是基础治疗。比如孩子存在远视、近视或散光,需根据验光结果精确配镜。眼镜要全天佩戴,定期复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一般每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确保矫正效果。
2.遮盖治疗:是治疗单眼弱视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等。将优势眼遮盖,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刺激弱视眼的视觉发育。遮盖时间需根据孩子年龄和弱视程度调整,年龄越小,遮盖时间越短,以防遮盖性弱视的发生。一般3岁以下孩子,每天遮盖26小时;36岁孩子,每天遮盖68小时;6岁以上孩子可适当延长遮盖时间,但也要密切观察被遮盖眼视力变化。
3.弱视训练:包括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绘画等,可锻炼孩子弱视眼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视觉分辨能力,每天训练1530分钟;视觉刺激疗法,利用特定的仪器,如弱视治疗仪,通过闪烁光、后像等刺激弱视眼视网膜,提高视觉细胞的兴奋性,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
4.药物治疗:如使用阿托品压抑疗法,适用于不能坚持遮盖治疗或遮盖治疗效果不佳的孩子。通过使用阿托品散瞳,使优势眼视力暂时下降,从而促进弱视眼的使用和发育。
三、定期复查
1.视力和屈光复查: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一般开始治疗后的13个月内复查一次视力,了解治疗效果。若视力无明显提高,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查看屈光度数变化,以便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2.眼位及双眼视功能复查:定期检查眼位,观察斜视度数是否有变化。对于存在斜视的孩子,眼位的改善情况对弱视治疗效果影响很大。此外,复查双眼视功能,如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等,评估孩子双眼视觉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由于低龄儿童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在进行视力检查时可能不配合。家长要提前在家引导孩子认识视力表,检查时耐心安抚孩子情绪,必要时可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初步检查,提高结果准确性。在遮盖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孩子被遮盖眼的情况,避免因遮盖时间过长导致遮盖性弱视。若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哭闹、烦躁等异常表现,可能是治疗不适,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2.有其他疾病的孩子:若孩子同时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对弱视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治疗弱视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稳定。家长要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弱视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3.生活方式方面: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眼睛和身体的发育,一般36岁孩子每天睡眠1012小时,6岁以上孩子保证910小时睡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电子产品、看书等,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对弱视治疗也有辅助作用。



